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5来源: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局 点击: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局 2008年2月20日 2007年,垦区各级在总局党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垦区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三化进程”,认真实施“六六”工作方略,深化各项改革和推进“走出去”战略,积极解决民生问题,垦区宏观经济呈现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为垦区开发建设60周年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一、综 合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372.2亿元,比上年增加63.7亿元,增长13.2%,增速连续四年超过13%。人均生产总值22945元,比上年增加3545元,增长12.4%。全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三次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201.1亿元,增长11.7%,第二产业增加值72.3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98.8亿元,增长15.5%。一、二、三产业对垦区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4%、21.6%和31.0%。 经济结构调整有所突破。三次产业结构为54.0:19.5:26.5,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结构为70.7:0.6:26.6:0.7:1.4, 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所有制经济结构为57.2:42.8,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呈逐年上升态势。 2007年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依然受农业生产形势的左右,二、三产业比重不高,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任务还相当艰巨;局场间的发展差距和职工群众收入的差距在加大,种、养成本的连续攀升大大增加了职工增收的难度;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匮乏,重点龙头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亟待完善,企业赢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有待提高。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种植规模和产出连续第四年创历史第一。全年种植240.8万公顷农作物,实现农业增加值142.2亿元,增长9.5%。粮食种植面积216.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8%,占全部农作物的比重达89.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水稻和玉米分别达到100.1万公顷和40.8万公顷,两者占粮食面积的比重为65.2%,为垦区粮食产量跃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粮食综合单产实现5764公斤/公顷,比上年提高6.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124.64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0.1%。在我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对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进一步增强,粮食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31.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当年粮食增加量占全省粮食增加量的61.6%,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达到1135.5万吨,粮食商品率达91.1%,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表1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246.4 .10.1 其中:水 稻 798.1 16.9 小 麦 50.7 -13.3 玉 米 251.3 .29.5 大 豆 110.0 -15.5 大 麦 17.1 -61.7 杂 豆 18.9 -15.7 油料 9.0 -24.7 亚麻 8.2 -36.2 甜菜 85.1 12.2 蔬菜 45.3 27.2 瓜类 47.5 -1.1 马 铃 薯 67.0 33.6 饲料作物 284.1 -7.5 绿色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继续推进。到2007年末,垦区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234个,比上年增加14个,占全省的30%,全年种植绿色、有机农作物79.6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总数达到722个,比上年增加30个,产地认定面积190.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9%,占全省的26%,无公害农产品424个,占全省的8.2%。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到2007年末,垦区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12个、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34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分别比上年增加4个、6个和2个。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垦区林业以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为重点,着力构筑绿色屏障,发展林业产业。全年实现林业增加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当年完成国家重点工程5.5万亩,栽植绿化树810万株,使小城镇绿化覆盖率提高三个百分点。以重点防护林、退耕还林、重点火险区建设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为主的工程建设得到加强,当年防治人工林210万亩,使垦区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4‰以下,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81%以上。通过加强重点公益林保护、合理采伐、加快更新等措施,在提高林地生产力的同时,使森林的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 畜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各局场抓住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的机遇,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主要畜禽存出栏和产品产量实现全面增长,“两牛一猪”饲养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表2 2007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年末存栏 指 标 名 称 计量单位 绝 对 数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万吨 45.7 18.1 其中:猪肉 万吨 28.2 19.2 牛肉 万吨 8.2 18.1 羊肉 万吨 2.4 7.4 禽肉 万吨 6.6 17.3 禽蛋产量 万吨 6.0 12.8 牛奶产量 万吨 97.7 4.4 大牲畜存栏 万头 85.8 4.9 其中:奶牛 万头 32.3 0.2 黄牛 万头 53.0 7.8 猪存栏 万头 204.2 7.5 其中:能繁母猪 万头 21.1 18.6 羊存栏 万只 168.1 13.2 其中:绒山羊 万只 95.1 18.0 家禽存栏 万只 1334.7 17.6 其中:鹅 万只 143.9 10.2 鹿存栏 万只 2.2 14.1 兔存栏 万只 20.8 17.0 渔业生产保持增长势头。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全年养殖面积为3.2万公顷,水产品产量达到2.7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3.1%和24.8%。 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垦区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达到206个,机械保有量明显增加,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4%。年末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51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9%;农用大中型拖拉机3.88万台,增长13.1%,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4377台,增加24台;机动水稻插秧机4.39万台,增长18.1%;联合收获机1.5万台,增长14.4%。现有农用飞机30架,在垦区航化作业面积88.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