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5来源: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局 点击: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局 2005年2月2日 2004年,垦区各级在总局党委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充分利用国家促进粮食生产、农民增收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历史性政策,积极扩大粮食生产,稳定并加快畜牧业发展,全力构造垦区食品工业新优势,加大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推进措施,垦区宏观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粮食总产、职工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增速为七年来的最高值。受主导行业农业增长较高的拉动,2004年垦区生产总值达2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增速比上年高6.9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三次产业均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24.9%,其中,农业和畜牧业增加值为101.4亿元和26亿元,分别增长22.6%和39.3%;第二产业增加值43.2亿元,增长15.7%,其中,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为33.8亿元和9.4亿元,分别增长15.2%和17%;第三产业增加值62.8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为55.1:18.3:26.6。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14973元,比上年提高2574元。 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2004年末,垦区共有各类非国有经济企业442个,从业人员2.6万人,资产总额31.8亿元。各类个体业户12万户,从业人员24.7万人。全年非国有经济增加值达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垦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3%。 2004年是垦区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宏观经济的增长受农业生产形势和农产品价格的制约仍然很大,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有所减弱;龙头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需进一步推进到位;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高层次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垦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仍很繁重。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为近年来最好,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今年,在国家重视农业、市场需求较旺、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利条件和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辛苦努力下,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的“三个突破”,即播种面积、综合平均单产和总产量均突破历史最好水平。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8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7%;粮食作物综合平均单产达到4998公斤/公顷,比上年提高12.1%;粮食总产量达到937.5万吨,比上年增长24.1%,比历史最高的1999年增长3.6%。今年垦区粮食生产获得历史最好收成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一免两补”政策的带动和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的拉动,使农户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种植面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二是适宜的天气条件,使作物单产普遍比上年提高。三是高产、高效作物面积比重上升,对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四是田间管理和增产技术措施到位,促进了粮食作物品质提高和单位产量的增加。全年上交和出售各种粮食824.5万吨,粮食商品率达87.9%。 绿色食品产业继续加快发展。目前,垦区绿色食品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格局。到2004年末,垦区已建立了3个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9大类198个产品,比上年增加28个,占全省的29%。全年实际种植绿色、有机及无公害农作物29.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6%,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带动农户3.6万户,比上年增长17.4%。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年生产绿色食品78.9万吨,比上年增长19.7%,实现增加值5.9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74.8%,占垦区全口径工业增加值的17.5%。 林业建设成效显著,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和以林下经济为主的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83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0.83万公顷。以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为主的林下经济6.67万公顷,育苗面积0.16万公顷,当年苗木产量2亿株。全垦区兴办家庭林场4460个,经济林面积达0.67万公顷,木耳、香菇等食用菌产量大幅度增加。林业执法得到加强,森防、病防设施进一步完善,林政案件查处率达95%以上,森林、湿地及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以退耕还林动态监控地理信息系统为主的数字林业得到全面应用,在管好资源的同时,林业得到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利用,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 畜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饲养量达历史最高水平。近年来,垦区以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主辅换位”为发展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更加细致优惠的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物质支持。今年,在政策扶持、资金倾斜、龙头牵动、典型示范、市场开拓、人才引进等措施的作用下,垦区畜牧业除重点养殖项目“两牛一猪”得到迅猛发展外,“一局一品”的饲养格局也迅速形成规模,并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奶牛、黄牛、羊、生猪、家禽等主要畜禽的饲养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养鱼面积为1.9万公顷,水产品产量达到1.75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0.89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农业生产条件和现代化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今年垦区实施的53个现代农机装备试验区项目建设取得成效,引进的国外大马力农业机械进一步提升了垦区农机装备水平,年末垦区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达40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2%。耕作机械增长较快,农用大中型拖拉机23929台,增长3.4%,其中新增国外大马力拖拉机155台,配套农具61台;机动水稻插秧机25870台,增长18.6%;联合收获机9710台,增长19.6%。牧业机械保持增长,牧草收割机437台,增长14.1%,电动挤奶器1950部,增长18.0%。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现有粮食处理中心200座,种子加工厂65个,粮食仓储能力为322万吨,比上年增长7.5%。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73.6万公顷,增长18.6%,实施节水灌溉面积12.2万公顷,增长0.8%。现有农用飞机30架,在垦区航化作业面积58.5万公顷,增长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4年,垦区抓住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机遇,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加速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全部工业增加值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即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完成增加值18.9亿元,增长16.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14.8%,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4.5%,其他工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6.1%,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5.5%。重点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谷物磨制、食用植物油加工、液体乳及乳品制造三个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1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3.3%。市场适销产品、优势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