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广州市南沙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1来源:广州市南沙区统计局 点击:
六、科技和教育 科技:2008年,区政府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2594万元,有49个科技项目获得支持。争取到省、市支持科技计划项目5个,其中省级3项,市级2项,获得上级科技部门经费支持805万元。全区专利申请量242件,其中发明专利42件,占申请量的17.4%;专利授权量173件,其中发明专利11件。年末,广州工研院已成立9个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全区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4家。 区委、区政府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8年3月,南沙开发区被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广州示范区”,新华南方软件、软通动力华南总部等服务外包龙头项目先后落户我区。5月,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6月,南沙资讯科技园博士后工作站建站申请获国家人事部批准。12月,管委会、区政府与华南理工大学签订区校全面合作协议。 教育:2008年末,全区共有学校35所,其中小学28所,普通中学7所。全区有省一级学校2所、市一级学校10所、区一级学校22所。在校学生27647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1493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2713人。全区共有专任教师1631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797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3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84.44%,高等学校录取率为70.21%。全区共有幼儿园54所,幼儿园在园人数6008人。 七、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2008年末,全区已建成文化室57个,“农家书屋”30个、“绿色网园”14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均已建成,95%以上的村、居委能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终端设备接受和播放共享工程文化信息。区档案馆成为全省第一家通过国家二级档案馆测评的区(县)级综合档案馆。鹿颈村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村先进单位。我区选送的《月亮约我到南沙》节目荣获广东省“客家山歌”比赛金奖。 体育:2008年,全区共投入建设经费421.55万元,在区内新建健身路径48条,新建和改造灯光篮球场29个。年末,全区共有篮球场153个,乒乓球场45个,游泳池8个,羽毛球场41个,健身路径71条,足球场6个,田径场6个,健身房2间,社区运动中心1个,康乐中心2个,文体活动中心3个,总面积达285319平方米。全区58个行政村都已建有全民体育健身设施。南沙、黄阁、兆丰等3个社区居委会被命名为“广东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全区共组织参加全民健身活动30项(次),参与人数超过5万人次。成功举办南沙区首届游泳运动会,诞生了我区游泳运动会纪录。区代表队获得2008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标准龙舟公开赛(女子组)亚军。英东中学周兆基同学获得2008年广州市中学生游泳运动会50米仰泳第一名,成绩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 卫生:2008年末,全区已基本形成以中心医院为龙头,以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和其他镇(街)医院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卫生站为基础的遍布全区的三级医疗网络,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7个,其中,医院10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门诊部7所,村卫生站53所。全区医院拥有床位505张;共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27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297人,注册护士36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3%,继续位居全市前列。 八、人口、人民生活、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5万人,常住人口19.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4‰。 人民生活:200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9元,增长14.5%。职工年人均工资34332元,增长18.19%,其中,企业职工年人均工资32153元,增长18.24%;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54612元,增长6.51%。 就业:2008年,全区投入就业专项资金285.8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68万个。安置本地劳动力就业7416人,增加1655人,增长28.73%,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309人,增加1405人,增长28.65%。培训本地劳动力6943人,其中技能培训2656人,职业指导4287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6%,其中“4050”人员就业率达68%。实现无“零就业家庭”目标,被市授予“春风行动2008”先进单位称号。 社会保障:2008年,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68575人,增长9.53%;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72128人,增长2.84%;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70826人、88410人、52530人。城镇低保标准由330元调高至365元。全年累计为城乡低保户1577户4620人发放低保救济金536.23万元,为农村低保户中的纯女户和独生子女家庭发放补助金26.38万元。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核算数据。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