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合肥市肥西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26来源:合肥市肥西县统计局 点击: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创一流、全国争百强”的总体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新成就。全县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划上了圆满句号。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增长。按照经济普查的调整,即以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GDP)54.81亿元为基数,初步核算,2005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9.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7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0.58亿元,增长35.7%,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4.22亿元,建筑业增加值6.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50亿元,增长20.8%。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122元(折合885美元)。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6:26:28提升为2005年的22:44:34。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考核中,由“九五”末的17位跻身当前全省十强前列,为实现“创一流,争百强”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较快增收的难度加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民营经济尚欠发达;财政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金融信贷的规模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招商引资特别是吸收境外资金的力度不够等。 二、农业 2005年,全县认真贯彻中央1号和省委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继续提高,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6万亩,比上年扩大6.5万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为97万亩,优质小麦种植面积 10.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 67.4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0万亩。 由于受到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增长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主要种植业产品产量有所下降,全年粮食产量47.95万吨,比上年减产2万吨,下降3.9%;油料产量9.82万吨,下降6.1%;棉花产量5415吨,下降6.3%。200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doc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2005年我县虽然再次受到禽流感的严重影响,但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年家禽出栏5734万只,位居全省第一。全年肉类总产量12.5万吨,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猪肉产量3.15万吨,增长3.3%,禽肉产量9.17万吨,增长14.2%。水产品产量3.63万吨,增长6.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4.2万千瓦,同比增长6.0%,拥有农用拖拉机3.28万台,同比增加15.5%,排灌动力机械11111台,增长5.4%,机耕面积达到87.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91.04亿元,实现增加值24.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7.54亿元,实现增加值20.84亿元,增长30.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家。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9%,实现利税总额为7.27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实现利润3.83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49%,比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产销率98.14%。 建筑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2.56亿元,实现增加值6.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6%。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852万元,增长226.7%。年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3.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4万平方米。 第二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为39.0%,建筑业的贡献率为2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2亿元,比上年增长98.6%。其中,城镇投资145292万元,增长140.3%;房地产投资57622万元,增长73.3%;农村投资27427万元,增长92.6%。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投资得到加强。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9676万元,第二产业投资58040万元,其中,工业投资58040万元,第三产业投资152670万元。“十五”时期,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年均增长28.7%。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比上年增长32.5%。其中,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增长25%。年末全县汽车拥有量3.47万辆,其中私人汽车2.82万辆。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7675万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5270亿元,增长6.4%;邮政业务总量2405万元,增长19.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84万户,增长14.0%;移动电话用户13.76万户,增长12.7%;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6037万户,增长17.5%。 六、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2005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07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批发零售业增长15.6%,餐饮业增长24.3%。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达343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其中,出口2984万美元,增长15.5%,外资进出口总额位居全省第八位。 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全县到位资金16.53亿元,完成年初下达目标的159%,引进市外资金14 .9亿元,其中省外资金6.77亿元,境外资金313万美元。 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2005年成功地举办了紫蓬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大力宣传并提升了肥西的新形象。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为5.6亿元,同比增长66.7%,全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其中境外游客2300人。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县财政收入再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72618万元,比上年净增12230万元,按同比口径(剔除上年度农业税)计算,增长2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510万元,增长27.1%。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23%,营业税增长56.8%,企业所得税增长79.6%。全年财政支出62733万元,增长24.8%。其中基建支出增长135.2%,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158%,教育事业经费增长1.7%,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23.3%,支出结构继续优化。“十五”时期,全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