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合肥市肥东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26来源:合肥市肥东县统计局 点击:
肥东县政府 2008年3月19日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勇当全省先锋、争创全国百强”的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综合 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7.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0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5.4亿元,增长28.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8亿元,增长16.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0:45.0:30.0调整为24.7:47.3:28.0;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700元,比上年增加2273元,同比增长17.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农村经济依然薄弱,投资项目建成投产率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价格涨幅较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3万公顷,同比增长15.4%,油料播种面积5.3万公顷,同比下降21.2%,蔬菜播种面积1.6万公顷,同比增长10.1%;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5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农业产值24.5亿元,林业产值1.5亿元,牧业产值19.6亿元,渔业产值5.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亿元。 农作物产量增长明显。全年粮食产量70.9万吨,同比增长15.2%,蔬菜产量31.2万吨,增长11.6%;全年肉类总产量11.1万吨,增长4.5%,水产品产量5.2万吨,增长9.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2007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联合收割机518台,农用拖拉机34784台,农用运输3760车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8万吨,同比增长5.8%,农村用电量12011万千瓦,增长13.9%。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总量持续扩张。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40亿大关,达144.7亿元,实现增加值46.1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首破百亿元,达108.4亿元,实现增加值36.2亿元,增长30%,比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从上年104户增加至148户。 各类型企业竞相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产值44.7亿元,同比增长40.7%,重工业实现产值63.7亿元,增长24.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现价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42.9%;集体企业产值1.6亿元,增长15.7%;股份制企业产值72.3亿元,增长42.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26.0亿元,增长10.3%;其它类型企业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39.0%。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08.4 30.0 其中: 轻工业 44.7 40.7 重工业 63.7 24.9 其中: 国有企业 4.9 42.9 集体企业 1.6 15.7 股份制企业 72.3 42.1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6.0 10.3 其它企业 3.6 39.0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50.3 14.5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56.9 16.8 重点行业、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县27个工业行业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石油化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561.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06.9%,食品制造业增长191.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175.2%;2007年工业产值超10亿元企业由上年2家上升为3家,超亿元企业由上年15家上升为21家,其 中工业产值在全县前二十名的企业实现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6%。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44.1%,比上年提高28.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0亿元,比上年增长42.4%;实现利税6.4亿元,增长17.6%,其中利润总额3.7亿元,增长17.9%。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4.4亿元,建筑行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同比增长34.2%,实现利润总额1.1亿元,同比增长50.8%,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016.8万平方米,增长48.6%。其中新开工面积667.3万平方米,增长34.1%,全年建筑业人均劳动生产率93735元,同比增长1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1亿元,增长76.1%,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6亿元,增长62.0%;第二产业投资30.7亿元,增长174.7%,其中工业投资30.7亿元,同比增长174.7%,占全部投资的37.8%,比上年提高13.6%;第三产业投资45.6亿元,增长44.6%。
房地产投资理性增长。全年房地产投资13.6亿元,同比增长17.1%。商品房销售面积8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1%,实现房屋销售额21.0亿元,增长67.1%。 重点项目和农村投资拉动力增强。合宁、合六等重点路桥工程完成投资10.7亿元,完成目标进度169.7%,市“1346”项目投资21.4亿元,完成目标进度167.3%,其中15个项目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投资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农村投资12.6亿元,同比增长61.6%。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县级完成零售额10.4亿元,增长22.5%,县以下完成零售额12.1亿元,增长2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0.0亿元,增长22.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亿元,增长21.2%。其他零售额0.1亿元,同比增长8.5%。
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772万美元,同比增长25.9%,连续六年进入全省进出口“十强县”行列。其中,全县28家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共完成外贸出口5243万美元,同比增长43.7%。 招商引资质量提高。全年到位资金62.6亿元(含续建项目),比上年增长52%,其中市外资金48.8亿元,增长77%,省外资金34.6亿元,增长98%。全年工业生产性项目资金共到位35.7亿元,工业项目资金在全部到位资金中首次超过半数。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15.7%。完成客运量991万人,客运周转量50205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780万吨,货运周转量76440万吨∕公里;全年民用汽车拥有量1.7万辆,同比增长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