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德宏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9来源:德宏州统计局 点击:
2005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州委四届六次、八次、九次全会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三个转变“;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外贸兴州、旅游活州、工业富州、农业强州的发展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因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各项改革、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并呈现出速度平稳、效益改善、活力增强的良好势头,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州生产总值58.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3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13.70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26.11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31.6:23.9:44.5,调整为32.3:23.3:44.4。人均生产总值为5533元,比上年增长6.2%。 物价总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类上涨1.7%,主要是由于粮食价格上涨7.3%、鲜蛋价格上涨9.5%、水产品价格上涨7.1%等因素的带动;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0%;全部工业产品出产价格上涨7.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0%,生产资料上涨8.6%。 劳动就业再就业取得新的成就:全年社会从业人员62.09万人,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5.12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73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2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718人。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2005年以来,我州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云政办发[2005]35号文件--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的实施办法,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免征农业税1096万元,有16.55万户农民得到良种直补,兑现资金1177.75万元。在这些政策的积极作用下,全州农业生产扭转了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出现恢复性增长势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9.97万亩,比上年增长19.2%;粮食总产量40.27万吨,增长35.0%;油料面积18.58万亩,增长7.9%,产量14939吨,增长12.0%;甘蔗面积调减,总产量297.36万吨,比上年实产下降8.0%;茶叶面积16.36万亩,比上年增长14.3%,总产量6975吨,增长35.0%;水果产量达到85786吨,增长3.4%;以柠檬、麻竹、咖啡、澳洲坚果、滇皂荚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面积达到30万亩,初具规模。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4%。 200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粮食402729吨35.0 其中:稻谷287542吨30.8 小麦17959吨45.1 玉米71978吨58.2 大豆2816吨10.3 油料14939吨12.0 其中:油菜籽14203吨12.0 甘蔗297.36万吨-23.4 茶叶6975吨35.0 水果85786吨3.4 橡胶5810吨2.5 烟叶111吨-8.3 畜牧业发展较快,渔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出栏肉猪396275头,比上年增长8.9%;肉牛31206头,增长7.0%。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44900吨,比上年增长23.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为40977吨,增长24.4%。蛋、奶产量分别为1662吨和1215吨,增长8.1%、12.3%。 2005年主要牲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猪牛羊肉产量40977吨24.4 其中:猪肉36940吨24.7 牛奶产量1215吨12.3 禽蛋产量1662吨8.1 肉猪出栏数396275头8.9 猪年末存栏数580493头3.4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195568头5.2 羊年末存栏数82983只5.9 水产品产量12552吨9.6 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取得成效显著。年末,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3831万瓦特,比上年增长4.5%;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10.54万瓦特,增长58.5%;农用小型拖拉机33344台,增长1.1%;机动脱粒机2186台,增长4.4%;联合收割机559台,增长62.5%;碾米机6783台,增长19.7%;磨面机1851台,增长17.6%;农用运输车1445辆,增长19.0%。全年机耕面积64.75万亩;机耙面积60.56万亩;机收面积28.02万亩。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解决人畜饮水2.8万人;治理水土流失52.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10.5%。全年农村用电3367万千瓦小时,增长4.0%。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林业发展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0.1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8.12万亩,森林覆盖率61.9%。年末全州城市公共绿化面积达到165.4万平方米,建立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省级2个,地州级1个,市县级2个。保护区面积达到174.04万亩。建森林(国家级)公园2个,4A级旅游景区3个,2A级景区2个,1A级景区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发展。2005年,全州工业经济紧紧围绕”工业富州“的发展战略,资源优化重组,加快以能源、电冶、电解铝、硅及建材为主的项目开发和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全州整个工业生产呈现平稳发展的势头。全州完成工业总产值26938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5.0%,实现增加值97220万元,比上年下降10.5%。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产值18846万元,比上年下降6.3%;集体经济产值1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7%;股份制企业产值183476万元,下降11.8%;其它经济产值52562万元,增长21.0%。 2005年重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食糖311957吨-39.6 酒精29208千升-47.9 原煤25803吨持平 发电量121042万千瓦小时43.2 精制茶1662吨-2.4 机制纸及纸板5317吨-11.4 水泥677408吨20.7 配混合饲料947吨-7.2 塑料制品1672吨-37.0 铝11328吨7.1 工业硅28750吨33.0 工业经济效益呈下降态势。全州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07.4%,比上年下降48.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户,亏损25户,亏损面44.6%,比上年的33.9%扩大1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853万元,比上年减少7399万元,下降45.5%;实现利税23252万元,比上年减少14090万元,下降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