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陕西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9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点击:
2007年全省拥有卫生机构4751个(不包括个体办诊所4959个),由于打击非法行医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机构比上年减少了634个。全省共有床位11.7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8.68万张,卫生院病床2.28万张。 卫生人员17.7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16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5.78万人,注册护士4.25万人。截至2007年底,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4个县(区),提前3年实现了全覆盖,参合农民2434.95万人,参合率达90.05%,新农合基金补偿支出9.9亿元,基金使用率81.59%,补偿受益人口357.94万人次。 2007年,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加快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全年举办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230余次,参与人数百万人。国家与我省共同投资2400万元,在800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群众健身设施和条件。由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资助300万元建设的西安环城公园全民健身示范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2007年7个“雪炭工程”,宜君、蒲城体育馆已竣工,凤县、永寿、靖边、甘泉、太白体育馆正在抓紧建设中。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陕西段传递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确定了延安、杨凌、咸阳、西安为陕西段火炬传递的四个城市。全年通过培训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2012名。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省老年人运动会。 全面加强竞技备战,努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2007年我省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5个,全国冠军11个。其中,秦凯夺得第十二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单人三米板、男子双人三米板两枚金牌;景瑞雪夺得第七届女子摔跤世界杯63公斤级金牌和世界摔跤锦标赛67公斤级金牌;吴雅楠在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获得男子太极拳冠军。此外,跳水、射击、射箭、赛艇、体操等项目在世界杯分站赛中获得4枚金牌。成功举办了“中国移动杯”第15届亚洲射箭锦标赛,共有韩国、日本、中华台北、印度、朝鲜、中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27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承办了全国少年跳水冠军赛等单项比赛,组队参加了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 深化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大力发展体育产业。2007年进一步加强朱雀广场、陕西奥体中心、省射击射箭中心、杨凌水运中心、省航空运动管理中心等五个园区及有关单位的综合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与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关于建设运营“蒲城内府机场”合作协议》。职业联赛、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举办了全国场地越野摩托车锦标赛、全国公路摩托车锦标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体育彩票销售快速增长,2007年体育彩票销售8.7亿元,比上年增长49%,创历史新高。 十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2007年,省委、省政府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程,摆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出现新的转折。在全省经济社会保持较高增幅的情况下,我省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2007年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51个,总面积104.6万公顷,占我省国土面积的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为9个,总面积达29.5万公顷,占我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8.2%。2007年全省10个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比2006年有所好转,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为278-354天,与上年比较有不同程度增加,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2.25,与2006年基本持平。2007年全省渭河、延河、无定河、汉江、丹江和嘉陵江六条主要河流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比上年出现下降,在40个监控段面中,按本省水域功能标准评价,有27个断面达到标准,占67.5%,达标段面比2006年增加了2个。全省人民关心的渭河干流13个监测断面中,有12个断面的COD平均浓度出现下降趋势,潼关吊桥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15.4%。全省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与上年无显著变化。 2007年,列入国家考核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出现“拐点”,实现双下降,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削减3.96%,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5.62%。全社会重视环保、支持环保的氛围初步形成,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进入了建设与发展的主干线、主战场、大舞台。 2007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全面完成了国务院安委会下达我省的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出现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07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16514起,同比减少1707起,下降9.4%;死亡2766人,同比减少685人,下降19.9%。其中,发生较大事故71起(道路交通事故51起,工矿商贸企业事故20起),同比减少20起,下降22.0%;死亡291人,同比减少50人,下降14.7%;发生重大事故2起(均为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减少1起,下降33.3%;死亡36人,同比减少23人,下降39.0%。 十三、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200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48万人。其中,男性1927.26万人,占51.4%;女性人口1820.74万人,占48.6%,性别比为105.85(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38.20万人,出生率为10.21‰;死亡人口23.05万人,死亡率为6.16‰;自然增长率为4.05‰,比上年增加人口12.95万人。城镇人口1522.44万人,占40.6%,乡村人口2225.56万人,占59.4%。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8.13%,15-64岁人口占72.91%,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6%。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63元,比上年增加1496元,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人均消费支出8427元,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9平方米,居住设施不断完善。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45元,比上年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60元,比上年增长1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 2007年末,陕西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341.13万人,比上年增加6.36万人,增长1.9%。据劳动部门统计,2007年度,我省新增就业人数28.16万人,登记失业人数2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为13.62万人,年末登记失业率为4.02%,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在岗职工工资高速增长。2007年度,我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696.07亿元,比上年增发了149.15亿元,增长27.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239元,比上年增加4321元,增长25.5%。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据劳动部门统计,2007年度,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30.97万人,比上年净增3.07万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7.07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90.72万人,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117.3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410.07万人,比上年增加33.0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1.9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0.86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