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陕西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9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点击:
陕西省统计局 2003年2月28日 2002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跨越式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过2000亿元新台阶,经济效益同步提高,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035.9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79亿元,增长4.2%,一产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9%;第二产业增加值925.78亿元,增长12.2%,二产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5%;第三产业增加值806.39亿元,增长9.2%,三产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523元,比上年增长9.3%。全年财政收入252.28亿元,增长1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0.29亿元,增长17.6%。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型矛盾依然突出;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种植业效益偏低;工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城镇部分居民和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农业 2002年,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山川秀美”工程,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突出抓好果业、畜牧业产业化建设,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9.08亿元,较上年增长6.2%。 种植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总量增加,农产品质量提高。2002年,由于先进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加之有利的气候条件,全年农作物单产较上年增加,其中棉花、油料、麻类、糖料、蔬菜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除棉花、烤烟因面积减少较多总产量比上年减少外,其它农作物总产量均较上年增加,油料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林业生产发展迅猛。由于我省认真兑现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各地植树种草积极性空前高涨,2002年,全省退耕还林(草)势头强劲,主要林产品呈恢复性增长。 畜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对加快我省畜牧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以退耕还林、封山禁牧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区畜牧业逐步走出有散养、放养到舍饲的转型期,产品畜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能力、产出水平提高。畜禽存、出栏、畜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 2002年,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1166.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1.5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31.89万吨,增长0.6%。按年末常用耕地面积计算,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462公斤,比上年增长2.4%;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总动力4.1千瓦,增长7.9%。按播种面积计算,每公顷耕地生产粮食2960公斤,比上年增加6.6%;生产棉花1004公斤,增产1.5%;生产油料1464公斤,增产13.6%。按年农业劳动力计算,劳均粮食产量1010.7公斤,比上年增长2.0%;劳均肉类产量106.4公斤,增长8.9%;劳均水产品产量6.4公斤。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省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3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8.08亿元,增长13.3%;集体企业完成26.08亿元,增长5.2%;股份合作企业完成5.98亿元,增长18.7%;股份制企业完成177.43亿元,增长1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54.05亿元,增长9.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8.97亿元,增长16%。按轻、重工业分类,全省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9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7.46亿元,增长11.4%。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9%,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 我省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对全省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6.23亿元,增长22.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33.11亿元,增长22.4%;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92.9亿元,增长12.4%;医药制造业完成82.34亿元,增长20.9%,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完成80.81亿元,增长10.6%。以上六个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8.41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1.9%。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水平大幅提高,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4.26,比上年增加10.7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442.07亿元,增长14.5%;实现利税总额204.42亿元,增长28.1%,其中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90.76亿元,增长46.7%。亏损企业亏损额29.1亿元,下降2.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55.05亿元,医药制造业9.02亿元,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5.62亿元,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17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54亿元,石油加工及炼焦业2.82亿元,以上六个行业共实现利润81.2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盈利企业利润总额的67.8%,比上年增加20.07亿元,占全省增加额的69.5%,增长32.8%。 主要工业产品多数保持较快增长。能源类产品均保持较快增速,原煤、天然原油、天然气、发电量、原油加工量增长13-28.9%;化工产品稳中有增,合成氨、化肥增长5%以内,硫酸生产增长12.3%,电石增长70.3%;建材、冶金、机械、有色类产品有升有降,汽车、生铁增长70%以上,钢、成品钢材、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6.7-29.3%之间,平板玻璃、变压器出现下降;家用电器及通讯类产品增降幅度较大,空调器用压缩机、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10%以上,彩色显像管增长26.7%,彩色电视机增长61.2%,家用电冰箱生产下降59.7%,程控交换机下降12.8%;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全省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00.26亿元,比上年增长8.8%,实现利税总额10.50亿元,增长13.1%,其中实现利润2.35亿元,增长14%。施工工程个数为14383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1271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78.4%;房屋施工面积33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1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33万平方米,增加413万平方米。亏损企业个数125个,比上年减少6个,亏损面为15.5%,比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