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甘孜州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8来源:甘孜州统计局 点击:
甘孜州统计局 2003年3月 2002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1.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2.5%,比上年降低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81亿元,增长24.5%,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6.7%,比上年降低4.9个百分点。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14%下降到6.7%,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0.2%上升到65.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55.8%下降到27.6%。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9:27.9:44.2调整为27.1:31.3:41.6,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4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降低0.8个和2.6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增长的自主性较差;国企改革步伐缓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任重道远;“三农”问题依然严峻,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二、农业 2002年,各级政府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加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强化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全年农业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2.70亿元,比上年增长3.0%。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以退耕还林还草为契机,稳步推进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特色、优质农产品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初步统计,全年粮食产量17.33万吨,比上年减少6.8%,经济作物及蔬菜产量保持增长。其中,油料产量1030吨,增长26.1%,蔬菜产量42662吨,增长7.0%。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不断加强森林管护,全面落实资源管护责任制,层层签定管护责任书。全州547.87万公顷原始森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火灾及病虫害发生率大为降低。全年植树造林53.08万亩,封山育林13万亩,年内完成了退耕还林23万亩的目标任务和石渠、色达、理塘三县国家天然草场恢复建设工程。 围绕市场需要,调整畜群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品,畜牧业市场化进程有所加快。初步统计,全年各类牲畜出栏109.18万头(只),出栏率达到21.76%,比上年提升1.95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6.88万吨,增长6.8%,奶产量11.11万吨,增长2.8%,毛产量906吨,增长1.0%。年末各类牲畜存栏506.74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0%,其中,大牲畜存栏323.09万头,比上年增长2.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州积极推进水土治理工作和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乡城玛依河水利综合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白玉、道孚、甘孜三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同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00亩;新建围栏草场16.69万亩,治理“三化”草地73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3.2万千瓦,增长10.0%;农村用电量7554万千瓦小时,增长14.0%。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继续发展。全州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04亿元,增长4.7%;出口产品交货值2263万元,增长4.0%;税金总额1850万元,增长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重点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加快,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小型企业改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部分停产且扭亏无望的企业,通过关闭破产退出市场。全州工业经济继续保持正常运行态势。初步统计,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国有工业下降16.4%,集体工业增长43.5%,股份制工业增长1.4%。主要工业产品中,发电量增长8.9%,水泥增长23.7%,铜精矿含铜量增长18.2%。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趋好。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实现利税1.14亿元,增长1.1倍,其中,实现税金6431万元,增长35.8%;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4978万元,增长7.3倍。亏损企业亏损额1216万元,下降32.7%.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4%;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年内施工项目95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2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峻工面积10.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切实拓宽融资渠道,全力开展重点建设,全州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49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5.71亿元,增长53.0%;更新改造投资0.1亿元,下降22.2%。在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投资26.01亿元,增长54.1%;非国有经济投资1.48亿元,下降22.9%。 交通通讯、教育和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国有及其它经济投资中(不含城乡私人和农村非农户投资),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12.7亿元,增长2.1倍;教育业投资1.21亿元,增长56.9%;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社会服务业投资1.3亿元,增长82.4%。 2002年,通县油路及二康公路建设进度加快、康定机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二期农网改造进展顺利、德格麦宿、色达曾达、道孚长庄、巴塘雅哇及小天都电站等建设项目已正式开工。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418个,比上年增加6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73个,增加49个。全年建成投产项目25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0.5%,新增固定资产13.25亿元,增长26.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43.4%。 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铁矿石原矿开采7万吨/年、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108公里、长途电缆线路长度232公里、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3.7公里、学生席位16077个。 五、国内贸易、经济合作及对外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