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青海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9来源:青海省统计局 点击:
青海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 2007年2月16日 2006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抢抓机遇谋发展,求实创新促和谐,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投资、消费、出口全面增长,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协调,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 经国家统计局核准,全省生产总值641.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1175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9.60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3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0.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十五”末2005年的12.0:48.7:39.3转变为10.9:51.6:37.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5%、62.7%、33.8%。 二、农业和畜牧业 受高温干旱及局部地区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种植业减收。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98万公顷(734.7万亩),比上年增长2.7%。粮食种植面积26.03万公顷(390.4万亩),比上年增长6.0%;总产量88.3万吨,比上年减产5.3%。其中,特色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8.01万公顷(120.2万亩),比上年增长6.4%,总产量30.9万吨,减产4.8%;豆类种植面积4.60万公顷(69万亩),比上年增长12.5%,总产量10.2万吨,减产13.9%。油料种植面积15.95万公顷(239.3万亩),比上年下降1.5%,总产量26.5万吨,减产16.8%。蔬菜种植面积2.77万公顷(41.6万亩),比上年增长7.3%,总产量90.4万吨,比上年增产7.1%。 年末草食牲畜存栏总数2215.2万头(只),比上年下降0.2%。全年肉用牲畜出栏率达30.9%、商品率为27.1%,分别比上年提高1.4、1.3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27.17万吨,比上年增长5.5%。其中,牛肉产量7.70万吨,增长3.5%;羊肉产量9.57万吨,增长4.5%。牛奶产量23.80万吨,增长0.8%。羊毛产量1.7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年末全省水浇地面积17.63万公顷(264.5万亩)。年内改善农田灌溉面积0.8万公顷(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73平方公里。全年解决了28.29万人、111.7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省工业增加值2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7%。规模以上(全部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240.34亿元,增长20.4%;新产品产值8.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6%。 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创造增加值14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46.81亿元,增长5.5%,水力发电业21.52亿元,增长23.8%,有色金属业54.45亿元,增长22.0%,盐化工业19.32亿元,增长3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合作企业产销率为100.6%,下降0.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为99.5%,提高0.3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产销率为96.7%,提高0.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75.99,比上年提高45.5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70.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3.40亿元,增长72.0%。在利润总额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18.82亿元,增长66.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2.15亿元,增长79.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创造增加值6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年末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426个。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60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9.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能源投资118.26亿元,增长37.2%,基础设施投资167.56亿元,增长35.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3.97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7.36亿元,增长4.5%。一、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1%、51.0%、39.9%。 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7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民间投资140.91亿元,增长20.4%,其中集体投资20.12亿元,增长38.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1.18亿元,增长7.1%。房地产开发施工房屋面积446.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6%;竣工房屋面积127.69万平方米,增长22.7%;商品房销售面积113.45万平方米,下降6.3%。商品房销售额22.41亿元,增长1.0%,其中现房销售额9.44亿元、期房销售额12.97亿元,分别占42.1%、57.9%。 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0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盐化工业投资26.71亿元,增长24.0%;有色金属工业投资19.90亿元,下降9.3%;石油工业投资27.84亿元,增长6.3%;水力发电业投资36.61亿元,下降2.8%。 年内百万吨钾肥项目实现达产达标,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兰州至西宁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开工,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开工建设;330KV湟源―乌兰―格尔木线路工程、格尔木肯得可克铁矿开发项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西海火电厂项目等新建、续建的一批重点工程总体进展顺利。全年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新增焦炭生产能力100万吨/年、天然原油生产能力26万吨/年、天然气开采能力10亿立方米/年、水力发电能力50万千瓦,新建公路905公里,改建公路4247公里。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按城乡分: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122.78亿元,增长16.3%;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57.33亿元,增长4.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45.96亿元,增长10.5%;住宿餐饮业30.29亿元,增长24.1%;其它行业3.86亿元,下降2.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37.22亿元,增长19.1%(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年零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统称为限额以上企业);其中,汽车类零售额4.68亿元,增长6.5倍;石油及制品类12.41亿元,下降7.7%;文化办公用品类0.32亿元,增长1.1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2.90亿元,增长43.6%;食品、饮料、烟酒类8.51亿元,增长39.9%。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按类别分:食品价格上涨2.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6%、肉禽及其制品下降4.0%、蛋下降3.8%、水产品上涨1.7%;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7%;衣着类价格下降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3.5%;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7%;居住类价格上涨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