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青海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9来源:青海省统计局 点击: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地严格落实各项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3年末,全省总人口53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3.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化率)达38.18%;乡村人口330.0万人,乡村人口比重为61.82%。城乡男性人口272.33万人,女性人口261.4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02%和48.98%。0—14岁人口131.53万人、15—64岁人口370.88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31.3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4.64%、69.48%、5.88%。全年出生人口9.0万人,出生率为16.94‰,下降1.1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24万人,死亡率为6.09‰,下降0.26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5.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5‰,下降0.85个千分点,是降幅比较大的一个年份。全省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扩大。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2003年末,全省就业人员达29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1.69万人。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45.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31.88元,比上年增长8.5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17.38元,比上年增长6.23%。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79%、49.07%。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消费追求新时尚、享受型、发展型的群体扩大。扶贫开发卓有成效,全年解决了15.53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6.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40.5万人,离退休人员16万人。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70.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3.2万人,比上年增长3.1%;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1万人,比上年下降4.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77万人,比上年增长9.1%。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全部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障扩面工作稳妥运转,城镇新纳入低保人数2.7万人,到年底累计达20.2万人,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对灾区群众和困难群体的安置救助等工作扎实有效,上下形成的亲和力增大,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0.30万人,多方面协作联手,拓展了依法为民维权谋利的通道。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深入广泛推进,年末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达115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992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447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777万元。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促进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还有不小差距,扶贫任务繁重,本年末全省农牧业区还有145万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加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统筹城乡发展还需要采取新举措;电力、运力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利用外资规模小,吸纳社会资金不足,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全省上下要认真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十次党代会、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围绕新世纪初“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坚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保持和发展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势头,保持和发展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得到实惠的势头,保持和发展全省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积极奋进的势头。 注: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预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