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青海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9来源:青海省统计局 点击:
邮电业务扩大。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21.37亿元(200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26.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3亿元,增长4.8%;电信业务总量19.84亿元,增长28.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6.16万户,其中本年新增18.29万户。城市固定电话用户达64.69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51.72万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为11.47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0.9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0.3万户(含CDMA),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用户23.1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上升,互联网用户和网民增多。 旅游业发展升温。全省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全力打造西宁“夏都”品牌的工作有声有色,优势品牌宣传创新力度加大,“民族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引人注目,成功地举办第二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极大地提高了青海的知名度,旅游产业开发广受赞誉、进程加快。但由于青海旅游的黄金季节受“非典”冲击,外来游客和实现收入减少。当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94.3万人次,减少5.7%;国内旅游收入14.24亿元,比上年下降1.0%。境外游客入境人数1.77万人次,减少59.3%,其中,外国人0.77万人次,减少59.6%;港、澳、台同胞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72万美元,下降52.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积极发挥了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职能,金融和保险事业对建设小康的支持力增加。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省一般预算收入4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02亿元,增长13.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3.13亿元,增长3.9%;其中,公共支出63.45亿元,增长8.2%;经济建设支出39.43亿元,下降6.7%;社会保障支出14.12亿元,增长15.7%。 金融保持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8.58亿元,比年初增加71.3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87.83亿元,增加20.60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60.50亿元,增加37.5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4.84亿元,比年初增加83.9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04.53亿元,增加18.85亿元;中长期贷款309.73亿元,增加60.95亿元。发放个人消费贷款0.83亿元,增加0.07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进步。全年全省获得保费收入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1%,其中财产险收入2.84亿元,增长9.72%,寿险收入4.77亿元,增长19.45%,各类保险造福于社会的功能增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教兴青战略深入实施,全省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充满生机,科技活动成果丰硕。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全省有研究生培训单位6个,招生数172人,在校研究生387人,毕业生45人;普通高校9所,招生数0.91万人,比上年增加0.20万人,在校生2.61万人,毕业生0.57万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毕业生保持一定规模;职业中学19所,招生数0.19万人,在校生0.50万人,毕业生0.14万人;普通高中148所,招生数3.28万人,比上年增加0.47万人,在校生8.03万人,毕业生1.76万人;初中学校356所,招生数7.75万人,比上年增加0.33万人,在校生21.4万人;普通小学2998所,招生数9.46万人,在校生50.69万人,毕业生8.1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数240人,在校生0.24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40万人,比上年增加0.46万人。成人技术学校在校生25.95万人,比上年增加0.96万人。“两基”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80%,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6.14%。贫困生资助面不断扩大,受益学生增加。 科学研究充满活力。年末全省从事研究与发展(R&D)活动人员2079人,比上年增长2.1%;全年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520万元,增长3.4%。全省取得科技成果100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项,应用技术成果91项,软科学成果8项。 全年专利申请173件;授权专利91件;签订技术合同205项,成交金额8291万元。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56个,法定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个,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4个,气象雷达观测站点3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4个,地震台站15个,地震遥测台网4个,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均向好发展,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体现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当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43个,公共图书馆38个,博物馆16个,档案馆62个;广播电台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5.0%;电视台8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1.3%,有线电视用户31.72万户。全年报纸出版量0.64亿份;杂志出版量0.01亿册,图书出版量0.09亿册(张)。“特色文化乡”、“小康文化村”等基层文化建设活动蓬勃开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当年末,全省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570个,床位数1.66万张。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131个,床位数1.40万张;乡镇卫生院405个,床位数0.22万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6个,卫生监督所4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9个,村卫生室4162个。卫生技术人员共计1.7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0.61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16万人,注册护士0.56万人。农村有医疗点(卫生室)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1.7%。结合防治“非典”工作,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快了公共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步伐,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在8个县有序推进,城乡医疗保健事业发展水平提高。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全省优秀运动队中共有282人次参加了国内外比赛,13人次获第一名,8人次获第二名,6人次获第三名,41人次获第四名和第八名,获得世界冠军1个。体育对外交流继续扩大,年内接待来青登山、探险、考察等团队32个、2010人次;连续成功举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标志着体育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城乡各地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涌现,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呈现多样化。 十一、环境保护 2003年,全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广受关注。到年底,环境保护系统人员数为620人,各类环境检测站共计18个;拥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2个;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2060.8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8.5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2052.25万公顷。当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0个,项目总投资1389.50万元;煤改气工程在西宁地区进展加快,烟尘控制区、环境噪声达标区的面积扩大。进一步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