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01来源:内蒙古统计局 点击:
2005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发挥资源优势,努力调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项目带动效应凸现,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投资结构趋于优化,经济增长基础更加稳固,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十五”计划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完成,为“十一五”计划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2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6%,增幅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0.09亿元,增长12.7%;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13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1537.55亿元,增长17.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6026元,比上年增长21.4%,按当前汇率折算达1986美元。“十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6%,快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6.6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4%,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5%,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1%。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6.9:41.0:42.1调整为15.7:44.1:40.2。 市场物价平缓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平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4%。其中,涨幅较大的有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5.7%和6.9%,食品类价格上涨2.9%,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略有上涨或保持稳定。生产和建设领域价格上涨明显,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5.1%和9.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7%。[见附表1] 劳动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24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5万人。全年下岗职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再就业13.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6%。 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536.29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5.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277.45亿元,分别增长39.3%和39.4%。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公共财政的服务保障功能得到加强。全年地方财政支出73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城市维护费支出38.95亿元,增长52.9%;教育支出78.74亿元,增长18.9%。“十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累计分别达到986.34亿元和2557.86亿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1.28倍和1.77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比较突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型产业和现代产业比重小;利用外资规模较小,口岸经济发展较慢;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偏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就业形势和社会保障压力依然较大等。 二、农业 第一产业较快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60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增速快于上年1个百分点。农牧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农牧业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呈多元化发展。 种植业获得全面丰收。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21.5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9.17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37.3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9.25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662.1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产156.76万吨,增长10.4%。其中小麦、稻谷和大豆产量分别增长29.9%、14%和26.2%。全年油料产量122.17万吨,增长17.8%;甜菜产量138.28万吨,增长43.5%;蔬菜产量1009.61万吨,增长15.7%;水果产量178.57万吨,增长38.1%。 [见附表2] 畜牧业生产跃上新台阶。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0615.29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4.5%;牲畜总增5169.16万头(只),增长25.3%,牲畜总增率达55.7%。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9626.13万头(只),比重为90.7 %,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247.48万吨,比上年增长22.5%;牛奶产量727万吨,增长46%;山羊绒产量6395吨,增长7.4%;禽蛋产量46.27万吨,增长19.4%。“十五”时期,肉类总产量、牛奶、山羊绒产量分别由143.4万吨、79.8万吨和3815吨增加到247.48万吨、727万吨和6395吨。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上升为47.6%,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见附表2] 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67.80 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8.32万公顷,飞播造林10.06万公顷,封山育林29.41万公顷。全年退耕还林完成造林面积14.4万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29.4万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达17.57%。“十五” 期间完成造林、封育面积6670万亩,比“九五”时期提高了43%。全区生态状况呈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局面。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淡水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 8.26万吨,比上年增长 6.9%。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9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5%;机耕地面积466.57万公顷,增长4.1%;机电井数量35.40万眼,增长3.8%;年内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34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54万公顷;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291.37亿千瓦时,增长9%;化肥施用量(折纯)113.24万吨,增长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90.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35.52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1.6%,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2.0%,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75.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13.7%,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增长41.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06.67亿元,增长31.2%;重工业增加值828.86亿元,增长29.7%。 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保持较快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30.2%和36.7%。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冶金、电子设备制造和机械制造业等五大行业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乳制品、液体乳、食用植物油和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9%、48.1%、60.9%和6.3倍,载货汽车增长20.3%,原煤、原油、天然气、发电量、生铁、十种有色金属、水泥和铜等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见附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