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01来源:内蒙古统计局 点击: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40.7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8620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5470个,占全部施工单位工程总数的6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34万平方米,增长11.7%;竣工房屋面积1257万平方米,下降16%;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5.88亿元,增长44%;实现税金10.55亿元,增长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开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5251个,比上年增加1661个,增长46.3%;全年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比上年增长83.9%。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07.94亿元,比上年增长68.9%,增幅高于上年24.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121.06亿元,增长76.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630.72亿元,增长70%;集体经济单位投资31.40亿元,增长12.4%;城乡个人投资66.50亿元,增长10.6%;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479.32亿元,增长1.87倍。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781.36亿元,增长85.3%;更新改造投资177.90亿元,增长65.4%;房地产开发投资90.93亿元,增长25.5%;其他投资70.86亿元,增长1.17倍。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060.83亿元,增长73.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47.11亿元,增长42.9%。投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企业、地方自筹和民间投资比重显著提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9.8%提高到56.8%。 投资重点进一步向生态、工业、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集中。全年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包括水利投资)93.96亿元,增长20.4%;第二产业投资500.0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97.94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15倍;第三产业投资429.12亿元,增长59.7%。西部大开发重点投资中用于生态建设投资40.49亿元,增长44.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79.46亿元,增长79.5%;交通运输业投资189.09亿元,增长83.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0.29亿元,其中用于社会服务业投资90.30亿元,增长94.1%。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内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14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39亿元,占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40.8%。长庆气田至呼和浩特市输气管道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内蒙古大唐托克托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60万千瓦发电机组建成投产,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岱海电厂开工建设;包头稀土高新区希望铝业有限责任公司铝电一体化项目电解铝一期工程建成投产;锡林浩特市至桑根达来铁路全线建成交付运营。 投资效果明显提高。全年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全部建成投产项目491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8%;新增固定资产764.9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8.2%。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原煤474.5万吨,生铁115.6万吨,炼钢5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60万千瓦,新建公路3375公里,新建铁路153.4公里;城镇住宅竣工面积1009.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竣工面积481.7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5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市场商品销售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49.46亿元,增长14.2%;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66.53亿元,增长1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0.77亿元,增长9.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92.24亿元,增长12.9 %;餐饮业零售额99.20亿元,增长21.3%;其他行业零售额35.32亿元,增长4.6%。 市场消费品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6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9.3%,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增长16.7%,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1倍。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2.1%。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各类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为城乡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重要集散地。年末全区商品交易市场1821个,全年商品成交额37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涌入区内的区外大型连锁超市、各类购物中心、专卖店等新型商业发展势头强劲,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海关统计的外贸出口总额14.41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3.2%。扣除中央企业煤炭出口,按进出口商品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的海关出口总额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海关统计的进口总额16.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 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48个,比上年增长70.1%。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34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4%。年末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923户,比上年增加118户。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75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9%;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7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货运生产加快增长,客运受非典疫情影响下降。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0045.8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铁路11512.70万吨,增长8.2%;公路38532万吨,增长3.5 %;民航1.1万吨,增长1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218.2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6 %。其中,铁路976.18亿吨公里,增长8.4%;公路241.91亿吨公里,增长4.5 %;民航0.13亿吨公里,增长26.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3520.80万人,下降7.3%。其中,铁路2551.80万人,下降9.6%;公路20831万人,下降7.1 %;民航138万人,增长4.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22.06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2%。其中,铁路85.74亿人公里,下降7.6 %;公路122.14亿人公里,下降6.5 %;民航14.18亿人公里,增长5.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3.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5.10亿元,增长27.7%;邮政业务总量8.50亿元,增长4.9%。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66.90万门,增长5.9%;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431.80万户,增长38.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45.80万户,增长42.5%;乡村电话用户85.30万户,增长24.3%;公用电话点16.70万处。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79.10万户,增长51%。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38.3部/百人,增长 47.3%。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2.50万户,增长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