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辽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03来源:辽阳市统计局 点击: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振兴辽阳老工业基地战略,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根据年度统计,现将2004年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1、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辽阳生产总值29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58.9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54.8:33.6(见图1)。 2、农业 种植业发展呈现新变化,粮食生产喜获丰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支持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种植业结构和产业化调整步伐,伴之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农业喜获丰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农业产值20.6亿元,增长3.6%;林业产值0.3亿元,下降10.8%;畜牧业产值18.4亿元,增长25.0%;渔业产值5.8亿元,增长14.8%。近几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03年开始,农业总产值计算方法调整)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万公顷,增长2.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3万公顷,增加1.7万公顷,增长14.7%;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35公顷,下降64.0%;蔬菜作物播种面积1.4万公顷,下降34.8%。粮食总产量86.6万吨,增加13.0万吨,增长17.6%。每亩产量435公斤,也是近些年来单产最高的年份。 植树造林成效显著,林果生产稳步发展。造林合格面积65345亩。其中,用材林12095亩;经济林6319亩;防护林46189亩;薪炭林642亩;特种林100亩。退耕还林面积45908亩;“三北”防护林面积15500亩;其他造林面积3937亩。参加植树人数86.8万人次,义务植树尽责率79.6%。森林覆盖率38.5%。 果园面积1.3万公顷,果树株数1697.4万株,水果总产量9.6万吨。其中,苹果园面积0.1万公顷,苹果树84.1万株,苹果产量0.4万吨;梨园面积0.7万公顷,梨树456.8万株,梨产量3.4万吨;葡萄园面积0.2万公顷,葡萄树819.9万株,葡萄产量4.7万吨。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大牲畜出栏10.9万头,比上年增长3.3%。其中,牛出栏10.4万头,增长3.6%;猪出栏75.4万头,增长13.7%;羊出栏13.7万只,增长10.7%。大牲畜存栏12.1万头,下降7.7%。 渔业生产发展强劲。积极打造规模养鱼生产基地和扩大稻田养殖面积。发展渔业乡40个,渔业村391个,渔业户2126户,从事渔业劳动力6560人。淡水养殖面积4058公顷,水产品总产量62039吨。其中,鲤鱼24867吨,鲫鱼13462吨,鲢鱼7976吨。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经营又有新突破。加快五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形成优质水稻和高油大豆、畜牧、无公害蔬菜、淡水鱼、果品生产等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和名牌农产品种植带和养殖带。推广良种粮食作物面积171.0万亩,占粮豆总面积95.0%。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60个。其中,列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的2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8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30个;省级现代化农业园区5个;山野菜种苗繁育基地3个。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4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2%。机耕地面积13.2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机播面积7.4万公顷,增长4.7%。地膜覆盖面积9108公顷,增长1.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2611吨,增长23.3%。农村用电量18.4亿千瓦小时,增长12.9%。 农田基本建设成果显著。完成农建骨干工程126项,其中,精品工程50项。农建土石方3597万立方米。农田灌溉面积达87.1千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85.5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85.3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9.2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5千公顷。机电井已配套眼数3051眼,装机容量87.0千千瓦。 3、工业 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口径下同)增加值100.0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46.4亿元,增长15.0%;集体企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69.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0.7亿元,增长63.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5.4亿元,增长101.7%。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增长44.9%;重工业增加值86.4亿元,增长34.1%。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工业产销衔接保持良好水平。销售产值4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工业产品产销率99.6%,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100.6%;集体经济产销率107.1%;股份合作企业产销率100.1%;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产销率98.7%;私营企业产销率96.0%。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销售收入39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利税39.1亿元,增加13.0亿元;利润总额20.1亿元,增加7.3亿元。 4、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17个,建筑业总产值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7.7亿元;安装工程产值8.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7.2万平方米,增长13.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0.9万平方米,下降4.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1.3万平方米,下降11.7%。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3.9万元/人,增长24.1%。 房地产开发继续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6.7亿元,比上年增长50.3%。商品房施工面积91.4万平方米,增长17.3%。商品房竣工面积52.9万平方米,下降2.2%。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45.3万平方米,增长0.1%。其中,住宅40.0万平方米,增长0.1%。商品房实际销售额7.9亿元,增长12.9%。其中,住宅6.4亿元,增长8.5%。 5、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增幅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较快,多元化投资格局已经形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66.2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0.6亿元,增长24.4%;更新改造投资27.0亿元,增长63.1%;房地产开发投资6.7亿元,增长50.3%;其他投资11.9亿元,增长79.0%。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0.0亿元,增长22.7%;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3.8亿元,增长68.0%;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2.3亿元,增长65.4%。从隶属关系看,中直单位投资20.0亿元,增长2.6倍;省直单位投资1.8亿元,下降26.2%;市及市以下投资44.3亿元,增长22.6%。其中,县区投资36.4亿元,增长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