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南昌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1来源:南昌市统计局 点击: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立足新的起点,面对新形势。一年来,南昌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做好“两篇文章”、实现“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南昌市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攀升,人均生产总值跨上3000美元新台阶。据初步核算,南昌市实现生产总值118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45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644.46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463.66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6.5:54.4:39.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64.7%和33.0%。人均生产总值26145元,增长14.5%。 财政税收:财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南昌市财政总收入150.56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0.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8.11亿元,同口径增长25.1%。从收入完成情况看,增值税7.27亿元,增长20.7%;营业税24.57亿元,增长22.0%;企业所得税6.56亿元,增长35.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3.48亿元,增长23.3%。其中,城市维护费、基本建设、农业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科教文卫事业费分别增长52.5%、37.8%、28.9%、39.6%和24.1%。 物价水平: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见表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9%;服务价格上涨1.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7%。 二、农业 农业生产: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现价总产值124.5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农业产值51.10亿元,增长8.7%;林业产值1.46亿元,增长3.6%;牧业产值39.25亿元,增长0.6%;渔业产值29.99亿元,增长8.3%;服务业产值2.77亿元,增长9.8%。 农牧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05.74万吨,比上年增长5.4%;油料总产量8.14万吨,增长2.5%。肉类总产量24.83万吨,增长2.6%;生猪出栏数242.97万头,增长2%;家禽出笼3401.54万羽,增长2.9%;禽蛋总产量12.31万吨,增长6.3%。 渔业: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9.88万吨,比上年增长5.2%。 林业:全年造林586公顷,退耕还林还草319公顷,零星植树1316万株,比上年增长80.0%。新建和完善高速公路的绿色通道900公里。南昌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6.1%。 生产条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43.5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6.4%。年内完成机耕面积13.81万公顷、机播面积0.21万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4.31万吨,增长3.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21万吨,下降3.7%。 三、工业 工业生产: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南昌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4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04.65亿元,增长23.8%(见表2)。 工业产品:大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见表3)。其中饮料酒、机制纸及纸板、大中型拖拉机、交流电动机分别增长59.3%、93.5%、1.2倍和2.6倍;卷烟、汽车、钢材分别增长13.8%、8.3%、9.7%。电力供应稳定增长,发电量增长16.8%。 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大产品制造基地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汽车基地、空调基地、医药和医疗器械基地等十大重点发展产品制造基地共完成增加值247.07亿元,增长23.8%,总量占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1.1%,增幅与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持平。其中:空调基地、造纸基地、医药和医疗器械基地、机电产品基地分别增长57.1%、1倍、17.3%和29.9%。 工业经济效益: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继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1.87,比上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53.82亿元,增长31.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8.91亿元,增长9.5%。产品销售率为99.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据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41.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城镇以上投资594.96亿元,增长24.6%;农村投资46.68亿元,增长3.9%(见表4)。 投资结构: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0.42亿元,下降30.8%;第二产业投资211.89亿元,增长57.2%;第三产业投资382.64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0.2:28.2:71.6调整为0.1:35.6:64.3。 按注册登记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230.60亿元,增长13.7%;非国有经济投资364.35亿元,增长32.6%。国有与非国有投资比例为38.8:61.2。 城市建设:投资规模扩大,大项目进展顺利。2006年南昌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总量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18.0%。其中,几个重大项目中,西外环高速公路5.80亿元、生米大桥3.12亿元、火车站西广场改造1.12亿元。西外环高速公路、生米大桥建成通车;完成阳明路东拓延伸、解放路改造;洪都大桥、高新南北大道三期动工建设;昌南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玉带河主体施工和绿化基本完工;扩大了供水覆盖面,解决了城区积水顽疾;改造了城区电网,开通了南昌—香港海铁联运,建设了出口加工区。 五、外经外贸旅游 利用外资: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全年协议合同外资金额12.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实际利用外资10.51亿美元,增长15.7%。其中第二产业5.21亿美元,第三产业5.01亿美元,所占份额分别为49.6%和47.7%(见表5)。实际引进内资310.06亿元,增长19.0%。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4家,内资共达成合同项目596个,其中省外项目501个。新批合同总投资额超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有35个,引资额超亿元的内资项目有40个,其中省外项目36个。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2006年南昌地区内企业(含中央、省属公司)完成进出口总额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海关出口总值17.24亿美元,增长39.0%。 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82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4%;接待海外游客7.5万人次,增长15.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3.51亿元,增长19.5%;旅游创汇0.23亿美元,增长28.2%。截止年末,南昌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45家;拥有旅行社146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15家;旅行社组团国内游43.14万人次,增长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