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南昌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1来源:南昌市统计局 点击: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快速发展是前提,协调发展是关键,持续发展是目的”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在发展中适应调控,在调控中促进发展,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70.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40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04.06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13.6%。 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0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其中,增值税4.79亿元,增长3.4%;营业税17.22亿元,增长44.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52.23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适度增长。2004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2.72亿元,增长55.3%。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建设和改造投资237.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7%;房地产投资85.18亿元,增长41.9%。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1亿元,增长12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1.98亿元,增长86.4%,其中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100.64亿元,增长85.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9.73亿元,增长43.9%。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0.3:31.6:68.1。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日趋活跃。2004年,国有经济投资137.83亿元,占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2.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43.11亿元,比重为13.4%;非国有投资184.89亿元,比重为57.3%。 价格 物价上涨结构性特征明显。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2%。在消费价格八大类构成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高,上涨7.1%,居住类价格上涨5.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9%。其余三类价格均比上年下降,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5.6%,衣着类价格下降1.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5%。 农业 农业生产在政策推动下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99.1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种植业产值40.69亿元,增长15.6%;畜牧业产值33.32亿元,增长0.5%;渔业产值22.24亿元,增长8.3%。 粮食生产大幅增长。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7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7%;粮食总产量188.90万吨,增长39.4%。 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全年油料产量7.34万吨,比上年增长6.4%,其中:花生3.85万吨,增长9.8%;油菜籽3.08万吨,增长3.1%。苗木、果树等经济林发展加快。全年茶叶产量822吨,增长8.4%;水果产量1.30万吨,增长25.3%。 畜牧、水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23.04万吨,比上年增长0.4%;生猪出栏227.50万头,增长1.9%;生猪存栏177.08万头,增长0.9%;家禽出笼3249.28万只,下降5.5%;牛、羊、兔出售和自宰头数分别增长16.6%、52.6%和8.5%。全年水产品产量27.28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特种水产8.96万吨,增长14.8%。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174.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1.17万千瓦,增长25.3%;联合收割机械737台,增长70.2%;农用运输车0.9万辆,增长10.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48万吨,增长11.2%;农村用电量5.39亿千瓦时,增长3.5%。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6千公顷,加固病险水库63座,兴建“小山塘”、“小门塘”1000座,完成退田还湖工程43座。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8.9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1.4%。 工业 工业经济实现三年翻番目标。在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市工业经济克服了要素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完成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三大指标三年翻番的艰巨任务。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8.24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实现销售收入566.20亿元,增长35.6%;实现利税72.28亿元,增长24.5%。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9.9%。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1.04%,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1.19亿元,比上年增长39.0%;实现税金41.09亿元,增长15.4%。 工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79.31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4.6%。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原材料工业产品中,水泥增长1.3倍,钢增长7.4%;轻工业产品中,饮料酒增长4.6%,卷烟增长2.4%,纱增长25.4%,服装增长53.1%;在机电产品及耐用消费品中,汽车增长17.5%,彩色电视机增长14.2%,交流电动机增长55.5%,金属切削机床增长18.1%;支农产品生产中,大中型拖拉机增长63.8%。 县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县区工业增加值58.79亿元,比上年增长92.6%,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6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接近1/3,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8%。全市12个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8.34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增速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11.7个百分点。 建筑业 建筑业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79.28亿元,比上年增长51.8%;施工面积1859万平方米,增长6.0%;竣工面积785万平方米,增长49.7%。建筑企业效益继续提高,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9万元,比上年提高12.0%。 金融业 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16.13亿元,当年新增181.7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11.23亿元,新增60.5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3.07亿元,当年新增138.8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29.33亿元,占新增贷款的93.1%。基建和技改贷款两项新增93.76亿元,比上年多增37.16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7.5%,比上年高30.8个百分点。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80.73亿元,新增26.08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