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江西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1来源:江西省统计局 点击:
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全省工业园区实际投产企业达3579个,比年初新增843个;完成工业增加值192.89亿元,增长82.9%;实现销售收入587.7亿元,增长90%;利润总额33.99亿元,增长51.1%;实交税金28.9亿元,增长74.3%,安置就业人员52.85万人,增长61.3%。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78亿元,比上年增长4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全省区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49.3%。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8.97亿元,比上年增长56.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66.86亿元,增长62.9%;更新改造投资195.61亿元,增长37.8%;房地产开发投资177.47亿元,增长71.2%。 重点项目建设成绩斐然。2003年是我省历史上实施重点工程项目最多、投资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年,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全年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69项,年度投资规模达到589.34亿元。其中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32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21个。在工业领域,组织实施了江铜年产15万吨铜杆线和6000吨高档电解铜箔、昌河15万台K系列发动机、九江昌河年产10万辆汽车、格林科尔工业园、江西晨鸣纸业、新钢中厚板、宜春中密度纤维板等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有力地推进了全省工业化进程;在交通领域,开工建设了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乐化至温家圳高速公路、南昌国际集装箱码头、浙赣复线电气化、武九铁路提速扩建等工程。伴随赣粤高速公路泰和—赣州—龙南段的建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38公里,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的16个省份之一,南北出省通道基本实现高速化;在能源领域,重点实施了九江电厂三期二号机组、青山湖和顺外变电站、电网改造、三峡50万伏输变电江西“两站三线”工程、丰城矿区曲江井等项目,有效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在高新技术领域,实施了江西移动通信枢纽楼、江西联通CDMA二期工程、南昌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工程、省政务信息网、LCOS数字显示芯片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地提升了我省综合竞争力;在城市建设方面,实施一大批城市供水、道路、管网改造和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大幅度地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形象。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在宏观经济趋好、居民购买力增强、收入预期提高、消费环境改善等多重因素的支持下,消费需求明显回升,市场活力逐渐激发,以住房、汽车、通讯、医药、家电等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热点引领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3.2亿元,增长1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 城乡市场基本协调发展。城市消费品市场需求相对活跃,实现零售额455.3亿元,增长12.1%;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需求比较稳定,实现零售额467.9亿元,增长11.4%,增幅比城市低0.7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5.3亿元,增长13.5%,增幅高居各行业之首;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12亿元,增长11.9%;其他实现零售额25.9亿元,增长2.2%。 消费结构升级明显,消费档次不断提高。轿车正在逐步走向家庭,城市手机向普及化迈进,商品房热销带动家具及建筑装潢材料销售活跃,家用电器类商品中摄像机、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等高科技产品倍受青睐。在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5.5亿元,增长6.7倍;建筑装璜材料类零售额832万元,增长27.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2.8亿元,增长35.2%;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7亿元,增长6.5倍;吃、穿、用基本生活用品销售稳步增长。 在开放型经济的推动下,省外、境外和国外资金加速进入我省流通领域,沃尔玛等各种超市、连锁、配送、折扣店等新兴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消费市场的规模效应和巨大活力进一步显现,有力地刺激了消费需求增长。年末全省共有限额以上连锁企业22个,其中连锁门店1053家。全年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额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市场建设步伐日渐加快,优胜劣汰机制明显增强。年末全省各类消费品零售交易市场达2508个,全年成交额554.5亿元,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5个,成交额达403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72.7%。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形势喜人,海关出口增势迅猛。全省海关进出口额25.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2%,其中:进口额10.22亿美元,增长59.1%;出口额15.05亿美元,增长43.1%,进、出口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28.5个和41.8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类、服装及衣着附件类和纺织、纱线及制品类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4.3%、28.5%和11.6%,分别增长44.5%、69.2%和18.0%。受出口退税力度加大、世界经济回升的影响,我省除对日本出口略降外,三大贸易伙伴的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对香港增长67.5%,对美国增长39.5%,对欧盟增长40.0%。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利用外资强劲增长。全省合同引进境外、国外资金23.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0%;实际利用境外、国外资金16.64亿美元,增长33.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12亿美元,增长48.3%;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759个,增长28.4%。全省新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627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448家;年末实有“三资”企业2939家,比上年增加461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加快。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2595万美元,增长49.1%;实际完成营业额14825万美元,增长10.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发展加快,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79.58亿吨公里,增长9.7%。其中:铁路增长10.2%,公路增长4.1%,水运增长23.2%;完成旅客周转量544.46亿人公里,增长2.2%。其中:铁路增长3.4%,公路与上年基本持平。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新型通讯业务量增长明显。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亿元,增长12.4%;电信业务总量128亿元,增长18.5%。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10.8万门,总容量达到548.3万门。年末全省市内住宅电话用户224.2万户,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全年新增用户96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35.1万户,增加17.8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27.6部/百人。邮电通信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旅游业克服“非典”影响,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97.47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93.54亿元,增长4.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47亿美元,下降33.7%。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3407.21万人次,增长3.5%,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390.65万人次,增长3.7%;接待境外游客16.56万人次,下降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