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三亚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7来源:三亚市统计局 点击:
民 航 万人公里 151938 -28.8 三、货物运输量 万吨 1307.3 18.3 旅客运输量 万人 2409.35 9.5 四、机场吞吐量 货物吞吐量 万吨 2.93 2.4 其中:离港量 万吨 2.14 3.4 旅客吞吐量 万人 600.63 13.1 其中:离港量 万人 299.4 11.8 邮电通信业务持续增长。2008年,邮电业务总量78312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电信业务量73132万元,比上年增长28.7%;邮政业务量5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1.6万户,同口径增长14.3%。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4.0万户,同口径增长19.6%;农村电话用户7.6万户,比上年增长5.5%。年末无线电话用户(小灵通)6万户,比上年减少2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4.1万户,比上年增长13.7%。年末拥有因特网用户4.9万户,比上年增长53.1%。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平稳运行。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0.20亿元,比年初增长25.7%。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120.81亿元,比年初增长17.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2.73亿元,比年初增长29.6%。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5.33亿元,比年初增长12.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81亿元,比年初增长46.0%;中长期贷款余额77.16亿元,比年初增长6.6%。 保险业务迅速扩大。2008年,保险机构承保金额674.21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实现保费收入3.09亿元,增长72.6%。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0.70亿元,比上年增长52.3%。 二、改革开放 (一)体制改革 各项重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以省里下放行政管理事项为契机,组建海棠湾工作委员会,积极调整海棠湾机构,探索赋予海棠湾市一级的行政审批权力。推动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重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财务动态监测体系。支持和配合农垦改革发展,与省农垦总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继续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出台《三亚市2008-2013年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城乡居民。颁布了《三亚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奖励暂行办法》,积极对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补贴以及就业和再就业等四项进行奖励,调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和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待遇,启动农垦居民医保医疗待遇补偿,低保覆盖面已扩大至五个国营农场,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二)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2008年,全市对外贸易企业进出口总额76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出口6647万美元,增长17.0%;进口1000万美元,增长5.3%,贸易顺差5647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2008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4亿美元,新签利用外资协议合同23宗,新签协议规定外商投资额15830万美元。 三、社会建设 (一)劳动就业 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51万个,比上年增加0.5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5%;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5万人,比上年增加0.23万人。 (二)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2008年,市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达43850万元,比上年增长34.2%。全市在校学生14.37万人,比上年增加0.39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2万人,比上年增加0.82万人;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5773人,比上年增加173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4085人,比上年减少808人;小学在校学生7187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4%。 (三)文化、体育事业 文化建设进程加快。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取得新进展,不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大力整顿文化市场。2008年,市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加大,达到9726万元,比上年增长95.7%。全年出版报纸612万份,比上年增长41.7%。全市广播覆盖率96%,电视覆盖率为95%,电影放映队8个,藏书量17万册,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其中数字电视8万户。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2008年,全市体育健儿在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54枚,银牌26枚,铜牌27.5枚。 (四)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9个,病床位 200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750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卫生院15个。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100%,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99.08%。 (五)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08年,全市医疗、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其中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96543人,比上年增加15001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02700人,比上年增加22537人;参加工伤保险105290人,比上年增加28212人;参加生育保险102022人,比上年增加24117人; 最低生活保障人口29962人,比上年增加2172人;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实际发放数3603万元,比上年增加1581万元。年末全市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41人,比上年增长2.2%;社会福利院数1个,床位50张。新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全市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251345人,参合率99.7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8634人,比上年增加29404人。 四、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再生产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6.5万人,户籍人口54.58万人,其中农垦系统人口6.62万人,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环境资源和生态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2008年,全市人工造林面积458公顷,森林覆盖率67%,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44%,绿化覆盖率达45.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8.9平方米。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自然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771公顷。 (三)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8年,科技经费支出6035万元,比上年增加3057万元。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46人,分职称看,高级职称397人,中级职称2692人,初级职称5457人;分专业看,工程技术759人,农业176人,教育4790人,卫生1475人,经济、会计和统计1164人。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409个,其中,科研单位14个,科技服务机构34个,南繁育种机构346个。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专利申请授权量9项,其中,发明4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