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三亚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7来源:三亚市统计局 点击:
(二)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外贸易企业进出口总额66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出口5700万美元,增长39.0%;进口950万美元,减少47.0%,贸易顺差4750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200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新签利用外资协议合同33宗,新签协议规定外商投资额15447万美元。 三、社会进步 (一)劳动就业 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99万个,比上年增加94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3万人,比上年增加0.12万人。 (二)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取得进步。2007年,市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达32665万元,比上年增长50.1%。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3816人,比上年增加5838人;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4038人,比上年增加189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4893人,比上年增加1841人;小学在校学生7703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8.5%。 (三)文化、体育事业 文化三亚建设进程加快。2007年,我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相继落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基础设施,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事业全面繁荣,市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加大,达到4971万元,比上年增长130.6%。全年出版报纸432万份。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为95%,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3.5万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市体育健儿在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15枚,银牌21枚,铜牌9枚。 (四)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9个,病床位 192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551人。其中,执业医师887人,执业助理医师212人,注册护士804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卫生院15个。 (五)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全市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其中参加工伤保险8.0万人,比上年增加1.17万;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8.15万人,比上年增加1.2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8.06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新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全市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25.6万人,参合率9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2万人。 四、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再生产 人口再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5万人,户籍人口53.52万人,其中农垦系统人口6.8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下,人口再生产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良性轨道。 (二)环境资源和生态保护 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全市人工造林面积333.6公顷,森林覆盖率66%,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3%,绿化覆盖率达44.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8.9平方米。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自然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771公顷。 (三)科学技术 科技机构和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0%,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891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827人。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366个,其中,科研单位11个,科技服务机构22个。 (四)城乡建设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规划调控作用显著增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完成了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重大调整、三亚市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55个新农村示范点的规划编制顺利推进。 城市承载服务能力提升。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4.3%,自来水供水能力28万吨/日,城市实用铺装道路面积274万平方米,公交营运车辆356辆。垃圾无害化处理400吨/日。开工建设红沙污水处理厂二级改造、鹿回头区污水处理以及三亚湾新城污水处理等三宗污水处理项目,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07年用于“三农”方面的财政性投入达2.8亿元,安排了5340万元用于55个文明生态村建设,投入5000万元发展设施农业,农村公路“通达工程”8项89公里已基本完成,43条新农村进村主干道共54公里已基本完工,“一池三改”完成了3600户,36宗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已顺利结束,改造民房800余户。编制槟榔河沿岸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开通了新农村公交线路。 注:1、本报告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三亚市统计年鉴—2008》刊发数据为准。 2、报告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