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三亚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7来源:三亚市统计局 点击:
三亚市统计局 2007年1月26日 2006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六大工作任务,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市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物价稳定的良好运行态势,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和谐社会建设收到新成效,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 (一)经济总量 整体经济加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含农垦,未经省统计局评估,下同)108.9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12.8%;第二产业增加值41.5亿元,增长 19.2% ;第三产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12.9%。人均生产总值20973元,同比增长12.4%。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2006年,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9.0%降至28.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5.7%,居三次产业贡献率第三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25.5%降至23.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3.8%,居三次产业贡献率第二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45.5%提高至 48.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0.5%,居三次产业贡献率首位。 生产总值构成如图1-1所示: 宏观经济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2006年,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00947万元,比上年增长38.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97338万元,比上年增长34.2%;基金收入3609万元,比上年增长5.1倍。税收增长较快,全市各项税收86602万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契税增长117.3%,企业所得税增长49.9%,房产税增长55.4%,营业税增长22.9%,个人所得税增长4.9%。列入财务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7572万元,比上年增长6.8%;产品销售率99.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4189万元,增长10.3%,其中利润6201万元,增长18.9%;亏损企业亏损面11.1%,亏损额125万元,同比减亏654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8.93,比上年提高27.1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5%,其中燃料价格上涨6.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6%;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指数上涨1.4%。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实现稳定增长。认真落实粮食直补等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农业增长16.3%;林业增长5.1%;牧业增长10.3 %;渔业增长10.9%。水果、粮食、蔬菜、瓜类、肉类、水产品等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农业经济效益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得到提高。 农村生产条件改善。农村用电量3179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8%。化肥施用量5.53万吨,增长5.5%。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8816公顷,增长9.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4.21万千瓦,增长17.4%。其中排灌机械动力3.78万千瓦,增长15.5%;大中型拖拉机212台,增长5.5%;小型拖拉机2690台,增长6.4%。农用载重汽车382辆,增长2.4%。 农业总产值构成如图2-1所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工业在投资和外需的强势带动下,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支柱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拉动整体工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2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6.01亿元,增长16.3%。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建筑业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全年施工项目169个,其中,房地产施工项目72个,新开工项目达46个。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68万平方米;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56万平方米;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534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70.87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城镇基本建设投资38.5亿元,增长 36.7%;房地产开发投资29.66亿元,增长50.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36.23亿元,增长14.9%;商品房销售面积70.55万平方米,增长17.1%;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5135元/平方米,增长8.1%。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今年我市共有93重点项目建设,其中,59个实施建设,完成投资额42.9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0.7%。天涯海角至南山道路改造、爱心大世界、东吉水产品加工厂、海润珍珠科技园等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大隆水库枢纽工程、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凤凰机场二期扩建、南山货运港一期工程、西环铁路三亚段改造工程、鹿回头海景大道、时代海岸、临春山水国际村、凯宾期基度假酒店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亚悦榕庄、亚龙湾湖滨商业街、新佳鹿回头项目、鹿回头爱地项目、太阳湾高级度假区、凤凰国际水城、丽思卡顿酒店、新农村建设工程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7.28亿元,增长17.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78亿元,增长14.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83亿元,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9.45亿元,增长19.9%;其他行业零售额0.78亿元,增长23.1%。以住房、汽车、信息通讯、旅游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4.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0.1%,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5.6%,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6.8%。 (六)旅游业和对外经济 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我市通过开展声势浩大的“三亚城市名片”征集评选活动,举办2006年世界第一大力士冠军赛、三亚国际美食节、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电视广告艺术节、首届中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等重大节庆赛事活动,扩大三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人气指数,增加旅游人数,拉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列入统计的旅游宾馆160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其中,五星级宾馆7家,四星级宾馆18家,三星级宾馆25家,二星级宾馆22家,一星级宾馆6家,其他待评宾馆82家。拥有客房24032间,比上年增加2032间,增长9.2%;拥有床位44146张,比上年增加4676张,增长11.8%。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3.1%。全市接待旅游过夜人数45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 。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38.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4%;接待国内旅游者416.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8.0%。全年旅游收入65.4亿元,比上年增长27.5% 。其中境外旅游收入17066.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