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三亚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7来源:三亚市统计局 点击:
2005年是实现“十五”计划发展目标的最后一年。一年来,三亚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抓住在创新中加快三亚发展这一主题,按照“一市二都三中心”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环境、体制、产业特色,在持续干旱和“达维”强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一、综合 经济运行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74.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2.5%。人均生产总值14558元,比上年增长12.2%,“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0.6%。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05亿元,比上年增长6.9%,“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9.1%,按同口径计算,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0年的35.4%下降至28.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7.5%,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9.8%提高至26.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2.6%,占生产总值比重由44.8%提高至45.6%。三次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第一产业贡献率16.5%,第二产业贡献率33.7%,第三产业贡献率49.8%。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列入统计监测的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1.81%,比上年提高19.2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055万元,比上年增长3.9%。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差;农业生产资料涨幅过大,致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成品油价格上涨过快,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加大;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21.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9.1%。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热带特色、高效、无公害农业效应进一步凸显,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瓜菜等农产品持续增长,粮食、橡胶等农产品产量受干旱、“达维”强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出现减产。农业经济效益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得到提高。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5年,全市农村用电量297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9%。化肥施用量5.24万吨,增长4.4%。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8072公顷,增长6.4%。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6万千瓦,增长1.5%。其中排灌机械动力3.27万千瓦,增长4.5%;大中型拖拉机201台,增长13.4%;小型拖拉机2529台,增长6.7%。农用载重汽车2667辆,增长1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稳步增势。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8.60亿元,按可比价格和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0%,“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0.2%,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1.3%提高至1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提高至4.4%,经济增长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74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建筑业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7%,“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23.2%。全年施工项目126个,其中,房地产施工项目58个,新开工项目达46个。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88万平方米;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1万平方米;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950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5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大隆水库、南山观音、三亚学院等重点工程项目的拉动下强劲增长。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2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7.7%。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2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房地产开发投资19.75亿元,比上年增长42.6%;集体和私人投资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 三次产业和住宅投资情况是: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0亿元,占总投资的3.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4亿元,占总投资的3.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42亿元,占总投资的52.8%;住宅投资完成20.56亿元,占总投资的41.1%。 全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281.3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93.7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01.6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82.92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23.8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7.8%。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4.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11亿元,增长12.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餐饮业零售额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他行业零售额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2005年,我市物价受消费需求和国际市场的影响,消费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 六、旅游业和对外经济 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2005年,我市文化节庆活动和赛事好戏连台,海南欢乐节、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电影百年庆典、第55届世界小姐总决赛、新丝路模特大赛、南山海上观音圣像开光大典、首届中国(三亚)国际电视广告艺术金椰子周以及海峡两岸热带兰花博览会等节庆赛事活动相继在我市举办,大大扩大三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年末全市列入统计的旅游宾馆149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其中,五星级宾馆6家,相当于五星级8家;四星级宾馆15家,相当于四星级14家;三星级宾馆19家。拥有客房22000间,比上年增加2515间,增长12.5%;拥有床位39470张,比上年增加3420张,增长9.5%。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3.7%。全市接待旅游过夜人数406.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4.6%。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2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0%;接待国内旅游者385.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全年旅游总收入51.29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20.9%。其中境外旅游收入7450.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