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平顶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4来源:平顶山市统计局 点击:
平顶山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平顶山调查队 (2008年4月13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市上下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态势:农业经济运行平稳,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回落,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对外贸易稳步发展,财政收支快速增长,金融市场运行良好,市场物价上涨明显,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5.4%,经济总量跃上800亿元的新台阶。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8.5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14.7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18.3亿元,增长13.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983元,比上年增长15.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9:61.7:27.4变化为10.8:62.6:26.6,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化建设进程有新的加快,保障和社会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1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3%。 市场物价上涨明显。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1%,居住类价格上涨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2.9%,衣着类价格下降3.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3.8%。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5%。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所170个,各级劳动部门组织培训农民工3.6万人次,培训失业下岗职工3.5万人次,通过推进再就业工作,使3.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1.4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仍然较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新开工和后续项目不足,投资保持持续较高增长有难度,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财政收入的不稳定因素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总水平仍偏低,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等。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持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0.2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71.2亿元,林业产值4.6亿元,渔业产值1.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0%、10.6%、4.7%、10.9%。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93.9万吨,增长6.3%,其中夏粮94.5万吨,秋粮99.4万吨。经济作物中,棉花产量3281吨,下降32.3%;油料总产量13.9万吨,增长5.3%;蔬菜瓜类总产量291.6万吨,增长12.2%;烟叶总产量3.2万吨,增长3.2%。全年造林面积11623公顷,其中新发展经济林2597公顷,零星植树1056万株。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1400公顷次。 渔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28913吨,比上年增长17.1%。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4.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1万亩,新打机井2008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3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8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9.6万台和5.9万辆,分别增长2.1%和2.6%;全年农村用电量59181万千瓦·时,增长9.9%;化肥施用量(折纯)30.6万吨,增长7.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5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完成工业增加值487.5亿元,增长18.9%,其中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简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增加值3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分所有制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6.7亿元,增长25.9%;集体工业企业增加值24.4亿元,增长23.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0.6亿元,增长31.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98.2亿元,增长22.4%。 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炼焦、化工、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等行业增长较快,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见附表二)。与上年相比,限额以上石油加工及炼焦工业完成增加值21.8亿元,增长3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5.8亿元,增长33.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9.1亿元,增长30.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1.6亿元,增长3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3.7%。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加强,全年限额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39.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限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提高0.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较好,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6.9亿元,比上年增长40%;产销率97%,和上年持平;实现利税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44.9%,其中利润93.7亿元,增长53%;亏损企业27家,比上年下降38.6%;亏损企业亏损额1.5亿元,下降10.7%;亏损面为4.3%,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33.5亿元,比上年增长45.4%。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8.7%,比上年提高20.6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7.8%,上升1.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9.1%,上升0.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3.6%,下降7.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0.3%,提高2.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2758元/人,增长32.9%;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4次/年,提高0.1次/年。但仍有部分企业效益不理想。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7.2亿元,比上年增长5.1%。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独立核算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房屋建筑面积63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6%;竣工面积21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结构渐趋合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5.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城镇及城镇以上单位完成投资311.4亿元,增长32.1%,民间投资完成139.7亿元,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44.9%;港澳台投资22.6亿元,增长43.3%。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及城镇以上单位完成工业投资161.6亿元,增长19.6%,完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45.5亿元,增长3.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5.1亿元,增长47.3%;房地产业投资50.2亿元,增长117.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2.1亿元,增长4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