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济源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4来源:济源市统计局 点击: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突破百亿元大关。初步预计,全年生产总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80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1:65.7:27.2变化为7.4:65.6:27.0。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从构成看,食品价格上涨11.6%,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6.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5%,蛋类上涨26.4%;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8.7%,居住价格上涨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城镇就业人员103924人,比上年末增加134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经济结构矛盾依然存在,第三产业增速缓慢,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就业压力加大,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 种植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7.94万吨,比上年增长7.5%。夏粮总产量9.58万吨,增长5.8%;秋粮总产量8.36万吨,增长9.5%。油料总产量5053吨,增长6.4%;棉花总产量452吨,增长16.5%;蔬菜总产量247216吨,增长10.9%。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2.8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44.2%。新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1218座,新增养殖小区100个、养殖专业户2166个,畜牧业规模饲养比重和畜禽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 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3406吨,比上年增长10.1%;禽蛋产量28799吨,增长8%;奶类总产量4010吨,增长40.9%;水产品产量5500吨,增长10%。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7.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6%;农用拖拉机13842台,比上年增长7.2%,农用运输车33660辆,比上年增长8.3%;农村用电量19976万千瓦时,增长8.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773公顷,比上年下降3.4%。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79561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439019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4646万元,比上年增长32.5%;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6785万元,增长9.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335912万元,增长32.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42541万元,增长106.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3759万元,增长1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05260万元,增长37.9%。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30326万元,增长47.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焦炭产量119万吨,增长 135.6%;生铁产量111万吨,增长83.2%;钢产量125万吨,增长56.1%;钢材产量121万吨,增长20.4%;聚氯乙烯树脂产量4.9万吨,增长51.6%;电解铅产量37.5万吨,增长16%;耐火材料制品产量10.4万吨,增长19.8%;白银产量366789千克,增长21.7%。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7.04%,比上年提高10.0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1289646万元,比上年增长63.2%;实现利润总额63497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实现利税131541万元,增长31.2%;亏损企业亏损额328万元,下降 80.6%;亏损面3.1%,下降5.3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638万元,比上年增长46.1%。其中农村投资88613万元,增长47%;城镇投资512025万元,增长46%。 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045万元,比上年增长214.6%;第二产业投资368696万元,增长42.7%;第三产业投资141284万元,增长53.9%。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0.4:72.0:27.6。从投资主体看,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63897万元,比上年增长90.4%,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6980万元,增长334.3%,所占比重为1.4%;民间投资351748万元,增长34.1,所占比重为68.7%。房地产开发投资12494万元,增长180.4%。 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70万吨;洗煤30万吨;焦炭160万吨;电解锌10万吨;火力发电148.2万千瓦;磷肥15万吨;改建公路154.8公里;学生席位2900个;城市道路扩建长度3.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6.3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3公里;锻压钢材9.5万吨。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4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68394万元,增长18.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92016万元,增长11.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4945万元,增长14.8%;餐饮业零售额45465万元,增长20.3%。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410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3.2%。其中,出口总额21768万美元 ,增长84.6% ;进口总额 19251万美元 ,增长192.3%。在主要出口市场中,对亚洲出口9328万美元,增长103.6%;对非洲出口545万美元,增长107%;对北美洲出口1018万美元,增长29.4%。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外来投资企业73家,占全市外来投资企业总数的51.4%。合同利用外资2587万美元,增长27.4%;实际利用外资1860万美元,增长4.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501万吨和10106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均为5%;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完成2001万人和5090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2.4%和14.5%。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813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40800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65690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93357户,乡村电话用户72333户,新增用户32108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12.5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4683户,比上年增长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