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济源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4来源:济源市统计局 点击: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认真落实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抓住机遇,努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积极实施东引西进和对外开放,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民经济出现了重要转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九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较快。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3.7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为12.4:57.1:30.5。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5058元/人,比上年提高7.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170元,比上年增长9.9%。 市场物价降幅缩小。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1%,降幅比上年缩小6个百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5.2%,衣着类价格下降0.2%,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3.7%,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1.9%,居住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升0.5%和4.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7%。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3862人。年末城镇在岗职工71550人,比上年末减少180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7854人,增加2901人。全年市职业介绍所介绍1884人次就业,组织3500人次参加了各类就业培训。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国有企业 916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较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社会就业压力较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较少;新的经济增长点较为缺乏;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趋缓等。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种植业战胜了特大旱灾,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239028吨,比上年减产12%。 其中,夏粮120702吨,减产3.6%。优质专用小麦增长较快。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上升,产量提高。全年棉花产量298吨,比上年增长12.5%;油料产量7809吨,比上年增长63.8%;烤烟产量1947吨,比上年增长21.2%;蔬菜产量192684吨;比上年增长11.9%;;水果产量23265吨,比上年增长16.1%。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成绩。林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200公顷,比上年增长 256.5%;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666公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得到顺利实施。 畜牧、水产业保持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24637吨,比上年增长9.3%。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21910吨,增长7.9%。禽蛋产量22156吨,下降2.0%。奶类总产量1070吨,增长87.4%。水产品产量1318吨,增长19.8%。特种养殖业发展较快。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2.7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1.4%;农用拖拉机10985台,比上年增长9.9%;全年农村用电量1732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0%;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2392吨,比上年增长3.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298公顷,比上年下降1.0%,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767.4公顷,增长42.2%。 三、工业和建筑业 企业改革步伐加快。进一步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先后对100家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完成改制75家,其中市属34家,乡属41家。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7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130964万元,增长12.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 85975万元,比上年增长14.4 %;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35214万元,增长3.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6803万元,增长20.4%。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384万元,增长5.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11579万元,增长13.3%。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9764万元,增长13.6%。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产销衔接状况有所改善,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8443万元,比上年增长19.7%,产销率达97.4%,比上年提高 0.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688万元,比上年增长4.6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5803万元,比上年增长194.5% ,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亏损企业亏损额2701万元,下降31.5%;亏损面22.6%,下降7.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0.9 %,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但是,一部分企业的效益还不理想,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仍然比较大。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0302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安工作量7757万元,下降22.1%。工程质量稳步提高,按房屋面积计算的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3%,比上年提高了 1 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565万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国有经济投资44756万元,增长24.3%;集体经济投资24182万元,增长10.2%;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0627万元,增长27.9%。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31117万元,增长19.0%; 更新改造投资10276万元,增长23.4%;房地产开发投资2438万元,增长158.0%。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投资6617万元,比上年增长2.8倍,所占比重上升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15934万元,增长39.3%;所占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济钢高炉系统改造、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治理、五龙口观光电梯、第二水厂、人才大厦等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电信综合楼、热电联产工程、电力调度中心楼、农村和城市电网改造、张岭度假村、行政区建设、国家粮食储备库、207国道等工程进展顺利。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1510万元,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5.3%。建成投产项目18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 89.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竣工房屋建筑面积为 77万平方米,竣工率为 86.2%。 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建公路23公里;改建公路15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5万吨/日;城市自来水管长度22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4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6.1万平方米;生铁12万吨/年;塑料树脂及共聚物500吨/年;光纤通讯电缆27公里。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