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湖南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5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点击:
湖南省统计局 2006年2月28日 2005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经济稳定协调发展。2005年,全省GDP为6473.61亿元,增长11.6%,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4.98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604.57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2614.06亿元,增长11.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0366元。2005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1.9%、11.6%和11.9%,均接近全年平均增长速度,波动辐度较小。 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化。2005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9.4∶40.2∶40.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十大优势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6.5%;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9.7%。全省城镇化率为37.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230.89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49.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点一线"地区GDP为4108.31亿元,增长13.2%,比全省快1.6个百分点,占全省总量的63.5%。"长株潭"三市GDP为2412.6亿元,增长14.0%,比全省快2.4个百分点。大湘西地区GDP为733.66亿元,增长11.4%,比上年快0.6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一批发展好、后劲足的经济强县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 物价涨幅回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涨幅较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回落1.6个百分点;农产品生产者价格由上年上涨27.3%转为下降0.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2%,回落0.9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0%,回落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4%,回落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回落1.9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较好。年末全省就业劳动力3801.8万人,增长1.5%。全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919.26万人,增长6.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56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34.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继续加强;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较大等。 二、农业 粮食继续增产,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较高水平。2005年,全省粮食总产量2856.55万吨,增长1.7%,其中稻谷产量2484.99万吨,增长1.8%。全年出栏肉猪7500.74万头,增长6.6%;出栏牛206.39万头,增长11.6%;出栏羊841.71万头,增长6.5%;出笼家禽57318.56万羽,增长4.5%;肉类总产量629.96万吨,增长5.7%;牛奶产量6.9万吨,增长3.8%;禽蛋产量92.06万吨,增长4.5%;水产品产量179.22万吨,增长7.2%。 农业结构有新的调整,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215.2千公顷,增长2.6%,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158千公顷,增长3.1%。优质稻种植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的比重为53.6%,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油料种植面积898.3千公顷,增长2.4%;棉花种植面积133.1千公顷,下降6.4%;蔬菜种植面积994.9千公顷,增长3.4%。农业区域布局优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柑橘等十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粮油棉麻、肉奶水产等五大产业链。全省166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413亿元,实现利润18.22亿元,分别增长15.1%和13.7%; 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5.4万处,投入资金50.2亿元,完成土石方5.4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5平方公里。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189.86万千瓦,增长9.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09.87万吨,增长3.3%。全省建设饮水解困工程1069个,帮助12.11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沼气池13.34万个;完成新建与改造通乡公路2230公里,建成通村公路6762公里。 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7亿元。20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全省落实中小学"两免一补"资金3.56亿元,惠及贫困学生175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05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219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35.92亿元,增长20.6%,其中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等十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1174.62亿元,增长21.0%,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7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8.1%。 能源和原材料生产继续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893.9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7.6%。发电量630.29亿千瓦时,增长4.4%;原煤生产量3646.5万吨,增长10.1%。全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7.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2.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4.2%。分产品看,粗钢产量975.17万吨,增长22.7%;钢材产量961.26万吨,增长19.4%;纯碱增长47.1%;烧碱增长10.1%;水泥增长9.0%。 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5.17%,比上年提高16.06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88.2亿元,增长22.0%;实现利税545.61亿元,增长21.4%。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洗选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6大行业对规模工业利润贡献突出,新增利润32.3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的95.5%。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省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04.66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1.56亿元,增长25.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507.7万平方米,增长17.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929.8万平方米,增长1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增幅比上年快0.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项目投资2334.57亿元,增长27.5%;中央项目投资205.49亿元,增长36.4%。在城镇以上投资中,施工项目12094个,其中本年投产项目5836个,分别增长28.8%和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