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鹤壁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4来源:鹤壁市统计局 点击:
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销售额191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46785万元,增长20.6%;零售业销售额44395万元,增长5.8%。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销售额中,食用植物油类销售额增长144.2%,肉及肉制品类增长129.4%,服装类增长18.9%。摄像机、微波炉、热水器、普通电话等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83.3%、30.2%、17.7%和181.5%。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00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3%。其中,出口总额8863万美元,增长48.4%;进口总额1142万美元,增长270.5%。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8816万美元,增长47.8%,加工贸易47万美元。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43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8.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5万美元,增长52.5%。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家;合同外资金额99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70万美元,增长31.3%。引进省外资金222515万元,增长81.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0502万元,比上年增长8.0%。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公路货运量1058万吨,比上年增长17.9%,货物周转量79675万吨公里,增长17.0%;客运量1329万人,比上年增长11.0%,旅客周转量63299万人公里,增长12.7%。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3173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090万元,下降6.9%;电信业务总量99083万元,增长21.6%。年末(本地电话)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8.89万门,增长8.0%;固定电话用户37.56万户,增长30.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5.30万户,增长35.7%,乡村电话用户12.26万户,增长21.4%;移动电话用户41.70万户,增长59.1%。电话普及率为54.9部/百人,比上年增长43.0%。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7.63万户,比上年增长23.5%。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6年底,我市获得经营许可证的A级旅游景区(点)5 家,其中4A级2家。拥有国内旅行社23家,比上年增加5家;星级宾馆7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市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0.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0%;接待国内旅游者486万人次,增长26.0%,实现国内旅游直接收入8178万元,增长53.1%。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579010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03598万元,增长51.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0353万元,增长15.0%。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177060万元,增长15.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40841万元,增长13.6%;中长期贷款余额315658万元,增长18.0%。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463497万元,增长33.3%。全市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0228万元,增长25.6%。 全年全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9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全年赔款及给付8965万元,增长70.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8.28%,小学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幼儿园在园幼儿28648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末,全市城镇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6万人,比上年增长7.2%。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 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成绩。2006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3个。全市气象公益服务站3个。测绘、计量和地震等其他综合技术服务工作继续取得进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6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6%,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电视台1座,电视教育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1%,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5433卷。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1个。病床床位456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456张;卫生技术人员746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65人,注册护士1743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技术人员242人。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卫生技术人员160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65人。乡镇卫生院25个,床位数750张,卫生技术人员943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员获得全国冠军2个,共获得奖牌26块。其中,金牌13块,银牌3块,铜牌10块。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市总人口144.46万人。出生人口1.43万人,出生率9.95‰;死亡人口0.82万人,死亡率5.71‰;全年净增人口0.6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2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9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969元,实际增长13.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62元,实际增长15.6%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42元,增长11.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4%(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0%,分别比上年下降0.2个和1.0个百分点。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7.48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49万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5万人。 全年全市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118.8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49万人。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全市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2.51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435.5万元。从7月1日起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累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99.8万元,救助1118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160张,收养112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07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8处。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65万元;接受社会捐赠74.3万元。 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33万亩,比上年增长27.6%,其中人工造林9.83万亩,增长73.6%。 注: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