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鹤壁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4来源:鹤壁市统计局 点击: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753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09127万元,增长16.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4626万元,增长14.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19501万元,增长15.4%;餐饮业零售额21322万元,增长25.7%;其他行业零售额2930万元,增长6.8%。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31787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40.1%,通信器材类增长338.5%,家用电器类下降21.4%。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74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出口总额6975万美元,增长23.2%;进口总额456万美元,增长24.6%。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比上年增长21.9%,加工贸易增长49.7倍。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比上年增长68.6%。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出口比上年增长53.9%,对日本出口下降23.1%,对欧盟出口增长61.8%,对东盟出口增长241.9%,对韩国出口增长239.7%,对俄罗斯出口增长55.2%,对非洲出口下降73.6%。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0个,比上年增长185.7%;合同外资金额4004万美元,增长59.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06万美元,增长15.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完成货运量841万吨,比上年增长3.4%,货物周转量58660万吨公里,增长3.1%;客运量1067万人,比上年增长4.5%,旅客周转量50670万人公里,增长4.3%。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9139万元,比上年增长40.3%。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6万门,比上年增长15.6%;固定电话用户23.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4.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9.6万户,新增用户0.51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22.7万户,新增用户2.9万户。电话普及率为32.45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5.68万户,比上年增长1.4%。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4年底,我市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7家,比上年增加1家。其中4A级2个,2A级2个。拥有国际国内旅行社14家,比上年增加3家;星级宾馆5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市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0.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旅游外汇收入45万美元,增长14.3%;接待国内旅游者318万人次,增长15.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486万元,增长46.2%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企业存款184562万元,下降5.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38963万元,增长17.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30208万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短期贷款717173万元,增长0.9%;中长期贷款193322万元,增长45.2%。贷款结构继续改善,贷款主要投向基本建设和农业方面.基本建设贷款比上年增长130.1%,农业贷款增长23.2%;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293607万元,比上年增23.1%。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0917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15.7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25601.3万元。全年赔付额与给付579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3000万元,人寿险给付额2796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019人,在校生3259人,毕业生322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258人,在校生737人,毕业生365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138人,在校生18691人。普通高中招生8700人,在校生23468人,毕业生5825人。初中招生29487人,在校生85142人,毕业生27375人。普通小学招生26636人,在校生158234人,毕业生3006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9016人。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20559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3309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6万人,比上年增长2.9%;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5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800人,比上年增长2.9%。全年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7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2项。全年申请专利117件,授权专利4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6%和10%。 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成绩。2004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3个。全市气象公益服务站3个。电视天气预报制作服务系统2个。测绘、计量和地震等其他综合技术服务工作继续取得进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4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5%。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有线电视用户6.93万户。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5个,已开放各类档案788卷(件)。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病床床位429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180张;卫生技术人员475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44人,注册护士1433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技术人员150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4个,床位705张,卫生技术人员863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得奖牌36个;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全市共拥有体育场地647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5平方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143.20万人。出生人口14332人,出生率10.02‰;死亡人口8431人,死亡率5.90‰;全年净增人口0.4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12‰。全市城镇人口59.72万人,占41.7%;乡村人口83.48万人,占58.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3元,比上年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478元,增长7.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14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84元,增长12.3%。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78.21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67.48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1.1%。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1.6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9.25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2.41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74225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4196人。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5.6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3.00万人,参保退休人员2.65万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724.1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841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