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鹤壁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4来源:鹤壁市统计局 点击:
鹤壁市统计局 (2001年2月)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中央和省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坚持“工业富市”指导思想,按照“争先晋位,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出现了重要转机。全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九五”计划制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完成。 一、综合 进入2000年以来,我市生产、投资、消费全面回升,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初步测算: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5.2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2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1.4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6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为22.5:48.6:28.9。 市场物价降幅缩小。2000年由于社会需求回升,加上政策性调价的影响,市场物价初步扭转了持续下降的趋势,全年市场物价降幅缩小。据统计,200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6%,降幅比上年缩小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2.2%,衣着类价格下降2.4%,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4.4%,交通和通迅工具价格下降4.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下降7.3%,医疗保健用品价格上涨1.1%, 居住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涨1.9%和3.9%。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8%,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下降2.7%。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城镇从业人员18.67万人,其中: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75万人。 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国有企业1.04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 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较突出:一产业比重偏大,二三产业比重低,产业层次较低。初级产品比重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少,产品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大型骨干企业少,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对外贸易下降幅度较大;城镇居民收入偏低。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林牧渔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全市农作物在遭受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获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85.12万吨, 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99年减产5.2%,其中:夏粮总产47.69万吨,减产2.9%,秋粮37.43万吨,减产8.0%; 油料和蔬菜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年油料产量5.53万吨,比上年增长9.1%,蔬菜产量35.64万吨,比上年增长12.2%,棉花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下,种植面积继续减少,全年棉花总产量0.11万吨,比上年下降26.7%。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好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5.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74.2%,新育苗面积0.21千公顷。 畜牧、水产业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0.3万吨,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6.06万吨,增长9.3%,禽蛋总产量8.31万吨,增长10.2%。 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2%,畜牧业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水产品产量0.22万吨,比上年增长10.0%。 农业生产条件基本维持上年水平。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0.46万千瓦,比上年下降0.3%,农用拖拉机为6.53万台。农用运输车0.15万辆,和去年同期拥有量基本持平,全年农村用电量1.59亿千瓦时, 比上年增长6.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2.26千公顷,下降0.5%,节水灌溉面积32.75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6.06 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26.86亿元,增长12.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5.53亿元, 比上年增长10.0%;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5.01亿元,增长16.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61亿元,下降5.3%,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6.78亿元,增长20.6%。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7.21亿元,增长18.9%;重工业增加值19.65亿元,增长10.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年内实现扭亏为盈。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9.21亿元, 比上年增长8.9%,产销率达98.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2000年5月,我市工业一举扭转了持续27 个月的亏损局面,实现了转亏为盈。全年共完成利润总额0.95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0.79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07亿元,下降40.5%,亏损面26.2%,下降15.1个百分点。年末产成品库存7.18亿元,下降8.2%,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2.35%,比上年提高11.17个百分点。 建筑业完成产值与经济效益下滑。2000年,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安工作量3.65亿元,比上年下降7.3%。全年实现利税0.11亿元, 比上年下降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9.9亿元,增长9.9%,集体经济投资2.2 亿元,增长74.5%,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6.4 亿元,增长26.7%,更新改造投资2.6亿元,增21.1%。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盘石头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3055万元。人民会堂、 第二综合楼建成投用。农网改造基本完工,城网改造正在进行。淇滨水厂二期工程建成投用。鹤壁煤业公司井下煤气化项目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浚县、淇县粮食储备库已基本完成了主体框架。泗河桥加固工程完工通车。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鹤壁中专通过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验收。基础教育在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年末全市拥有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0.09万人; 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生0.43万人;普通中学92所,在校生9.3万人,普通初中入学率达97.2%;小学406所,在校生17.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7.4%, 全市拥有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4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0.2万人,比上年增长19.8%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0.06万人,增长20%,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0.56亿元,增长6%。全市共申请专利54件。签定技术合同116份,成交金额0.40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