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安顺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8来源:安顺市统计局 点击:
安顺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安顺调查队 2009年3月10日 2008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众志成城,奋力拼搏,努力克服年初雪凝灾害、五月洪涝灾害、农作物病虫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经济运行在困境逆势中逐步恢复到良好态势,全年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2008年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58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22亿元,增长6.7%,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52.87亿元,增长6.1%;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35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19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9.1:40.7:40.2调整为21.6:38.6:39.8。 二、农 业 2008年,农业生产实现了从灾后恢复到较快发展的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1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27.20亿元,增长2.7%;林业产值1.37亿元,下降2.4%;牧业产值24.61亿元,增长11.3%;渔业产值0.62亿元,下降1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6亿元,增长9.9%。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产值构成由上年的54.5:2.9:40.4:1.5:0.7调整为50.2:2.5:45.4:1.2:0.7,与上年相比,农业产值比重下降4.3个百分点,林业产值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牧业产值比重上升5.0个百分点。 种植业保持稳步发展态势。虽然受年初雪凝低温天气及五月洪涝灾害影响,夏季粮油减产,但总体来看,秋粮生产的气候条件较好,日照丰富,结实率高,全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80.43万吨,比上年增长 1.8%。其中:夏粮产量8.54万吨,下降1.6%;秋粮产量71.89万吨,增长2.2%。油菜籽产量5.58万吨,比上年下降13.1%。烤烟产量1.10万吨,比上年增长12.8%。蔬菜产量54.40万吨,比上年增长16.9%。 表1:种植业主要产品产量
2008年完成造林面积6654公顷,比上年下降6.5%。 表2:林业主要产品产量
畜牧业发展势头较好,仍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点。围绕建设生态畜牧业强市的目标,我市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的引导、支持力度,加上2008年我市猪肉和生猪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农户养殖积极性提高。全年肉类总产量11.51万吨,比上年增长11.0%;年末大牲畜存栏62.05万头,增长5.1%;年末生猪存栏100.18万头,增长5.8%。 生态渔业养殖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水产品产量4675吨,比上年增长15.8%。 表3: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0.6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3.7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纳入地方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1.34亿元,增长4.8%。在纳入地方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中,按隶属关系分,省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12亿元,下降14.3%;市县区属工业实现增加值21.22亿元,增长18.4%。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26亿元,增长5.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7.08亿元,增长4.7%。 在纳入地方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0.53亿元,比上年下降15.7%,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0.24亿元,下降4.4%,股份合作企业实现增加值0.58亿元,增长20.5%,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2.33亿元,增长16.7%,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29亿元,增长30.4%,其他经济类型的企业实现增加值6.37亿元,增长29.9%。 分行业看,实现亿元以上增加值的行业有8个。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2.15 亿元,下降4.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增加值7.26亿元,增长13.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72亿元,增长1.1%;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9 亿元,增长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64亿元,增长15.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38 亿元,增长18.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32 亿元,增长50.6%;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下降5.2%。 表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纳入地方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实现利润总额5.12亿元,下降11.7%;实现税金总额7.44亿元,增长19.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01亿元,增长397.2%,增亏3.20亿元。 建筑业生产受房地产开发的影响呈下降态势。全市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25户,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40亿元,下降3.4%;完成增加值1.41亿元,增长14.8%。房屋施工面积72.42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34.12万平方米,竣工率仅为47.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39亿元,比上年下降14.7%。纳入地方统计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92亿元,增长6.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39亿元,下降3.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3亿元,增长37.4%。跨区项目投资完成13.47亿元,下降53.3%。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按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有所下降,更新改造有所增长,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7.28亿元,下降2.7%;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1.18亿元,增长8.8%;其他投资完成0.77亿元,下降27.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15亿元,下降14.4%。 表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五、贸易和物价 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城乡市场销售呈现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41.05亿元,增长21.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6.98亿元,增长26.1%;其他行业实现0.09亿元,增长9.5%。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市、县及县以下市场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05亿元、11.84亿元、19.2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3.3%、32.1%、14.9%。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8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5%,其中:进口完成1463万美元,增长13.6%;出口完成10364万美元,增长47.8%。 居民消费价格持续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3%,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6%;消费品价格上涨7.0%。在消费品中八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分别为食品类110.2%、烟酒及制品101.3%、衣着类100.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2.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0.8%、交通和通讯10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1.9%、居住类1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