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梧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7来源:梧州市统计局 点击:
梧州市统计局 2002年3月29日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开放,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7.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54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41.22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52.70亿元,增长11.1%。 市场价格水平继续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市区)比上年上涨0.3%。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的八大类中,除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项目类因教育消费指数的大幅上涨(涨幅为28.6%)而上升11.8%外,其余七大项目类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下降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4.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2.9%;交通和通讯类下降5.4%;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居住类均下降0.3%。 经济运行总体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9%,比上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32亿元,比上年增长6.0%;增加值率为29.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638万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利775万元,这是建立规模以上企业核算制度以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首次盈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46.4%,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投入少,经济总量小;农业基础脆弱,抗灾防灾能力较差;企业负债较重,改制工作艰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化进程不快;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不高;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增大。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改善。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调减4.51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6%。蔬菜、瓜果等作物播种面积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7.07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林业总产值7.62亿元,增长13.4%。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继续增长。除禽蛋产量因市场饱和而下降之外,肉类总产量、水产品产量均有所增长。 生态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做好大江大河的水源防护林保护的同时,植树造林规模继续扩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74公顷,比上年增长1.41倍。全年营林投入3069万元,增长1.5倍。随着农林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用电量17330万千瓦小时,增长15.1%;农业机械总动力62.38万千瓦,增长6.8%;全市农村通电、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继续趋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5.2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2亿元,增长6.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9.42亿元,增长1.1%;集体企业3.06亿元,增长1.7%;股份制企业3.41亿元,增长20.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2.55亿元,增长18.60%。规模以上工业自建立规模以上工业核算制度以来在上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之后,经济效益继续趋好,利润总额比上年增加0.24亿元,增长73.5%。 建筑业继续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建筑企业全年施工房屋面积132.6万平方米,增长 8.5%。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32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9.59亿元,增长14.3%。在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中,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8.05亿元,下降25.8%;更新改造投资3.88亿元,增长82.5%;房地产开发投资7.47亿元,增长94.4%;其他投资0.19亿元,下降40.0%。城市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为了彻底改善城市面貌,一批重点工程如河东防洪堤、玫瑰湖南路、第一污水处理厂等工程相继开工。市政广场、步行街、新兴路示范街一期工程、新兴二路、塘源路改造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 环境质量保持在较好的水平。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其中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日平均值由上年的0.161毫克/立方米下降至0.15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由上年的0.022毫克/立方米,上升至0.02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由上年的0.047毫克/立方米,上升至0.057毫克/立方米。降水PH平均值由上年的5.17下年至5.11,酸雨频率由上年的27.8%上升至44.8%。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由上年的50.1分贝,上升至51.2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由上年的69.8分贝下降至68.9分贝。地面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由上年的99.99%下降至99.62%。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 交通运输继续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8278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03213万/吨公里,增长36.0%,水运货物周转量79576万/吨公里,增长2.8%;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49180万人/公里,比上年减少16.0%。其中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144406万人/公里,减少17.0%,水运旅客运输周转量4774万人/公里,增长18.0%。 邮电通讯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业务总量59691万元,比上年增长1.8%,固定电话用户27.21万户,增长21.7%,无线电话用户8.41万户,增长6.7%。国际互联网用户3.7万户,增长48.0%。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在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下,城市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按城乡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2.35亿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0.97亿元,分别增长13.5%和6.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5.69亿元,增长2.2%,餐饮业零售额6.95亿元,增长35.0%,其他行业零售额10.68亿元,增长39.1%。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成果。市属外贸出口总额85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0%,实际利用外资6390万美元,增长9.0%。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列世界500强企业的日本西铁城株式会社已在梧投资建厂。 旅游事业稳步发展。为了搞旺旅游市场,我市举办了第二届龙母文化节和第二届全国少年足球节等大型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全年接待境外旅游人数5.51万人,比上年增长10.4%。境外旅游收入随旅客逗留时间减少而下降,全年境外旅游收入2371万元,比上年减少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