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6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点击:
邮电通讯业高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172.50亿元,增长39.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62.20亿元,增长41.5%;邮政业务总量10.3亿元,增长10.0%。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829万门,增长25%;固定电话用户达638.7万户,增长23.5%,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29.5万户,增长20.2%;乡村电话用户209.2万户,增长30.7%。电话普及率达到26.4部/百人,增长7.0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639万户,增长48%,其中,本年新增207.3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150.1万户,增长37.2%。 旅游市场克服非典疫情影响得到逐步恢复。全年全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540.35万人次,下降7.1%;接待外国及港澳台过夜旅游人数64.53万人次,下降50.5%,其中,接待外国人32.87万人次,下降48.4%;接待港澳台同胞31.58万人次,下降52.4%。全年国内旅游收入193.36亿元,下降5.3%;国际旅游收入10.97亿元,下降49.7%。全年出境人数54.99万次,增长173.8%,其中因私出境53.85万人次,增长195.8%。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75.34亿元,比年初增长14.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91.00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71.66亿元,比年初增长13.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20.66亿元,比年初增长19.5%。其中,短期贷款1087.88亿元,比年初增长8.2%;中长期贷款1072.43亿元,比年初增长33.3%;个人消费贷款255.80亿元,增长62.3%。 证券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区A股上市公司已达21家。上市公司股票市价总值达353.54亿元。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12.18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7.41亿元,增长18.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84亿元,增长12.4%;寿险保费收入34.49亿元,增长16.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6.08亿元,增长58.8%。全年赔付额13.13亿元,增长8.9%,其中,财产险赔款7.84亿元,增长17.4%;寿险给付3.31亿元,增长12.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给付1.98亿元,增长24.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科技队伍基本保持稳定,年末全区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7.01万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显著。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1784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06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287项,软科学成果13项;专利申请量2250件,授权专利1331件;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48项,合同成交金额4.18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到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373家。桂林、南宁、柳州、北海四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总收入340.41亿元,利税36.23亿元,工业总产值292.7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6.00亿元,分别增长30.8%、48.3%、32.5%和29.2%。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5所;招生8.25万人,在校生22.73万人,分别增长20.5%和22.0%。研究生培养单位9个,招收研究生0.26万人,增长50.5%;在校(学)研究生0.58万人,增长43.6%。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424所,招生12.82万人,增长4.9%;在校生32.41万人,增长1.0%。普通高中519所,招生21.68万人,增长5.3%;在校生58.51万人,增长13.4%。初中2471所,招生87.63万人,在校生244.99万人。普通小学16102所,招生77.08万人,在校生491.8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3%。特殊教育学校招生0.29万人,在校生1.59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4.33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推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取得丰硕成果,一批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至年末,全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8个,公共图书馆96个(不含乡镇部分),文化馆100个,博物馆41个,档案馆12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1.5万卷(件)。全年报纸出版3.4亿份,各类杂志出版0.62亿册,图书出版2.43亿册(张)。全区共有电视台15座,广播电台1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1.5%和86.7%。 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全区非典疫情无局部暴发流行、无医务人员感染、国家确定非典后无新死亡病例的目标。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责任网、信息报告网、紧急救助网初步建立并发挥了作用。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进一步改善,村设医疗点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常规孕产妇保健覆盖率扩大,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初步统计,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其中包括医院、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713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48个,妇幼保健院(所)10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6个,卫生所和医务室共有164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5个。医院、卫生院床位81267张;卫生技术人员10408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837人,注册护士37660人。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5个,卫生技术人员4542人。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大,食品卫生、化妆品、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督合格率稳中有升。年末全区共有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443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际重大比赛上,广西体育健儿共获得世界冠军8个;1人1次2项创亚洲纪录。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金牌44枚,银牌47枚,铜牌40枚。体育基础设施和群众运动场所增加,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各族人民体质进一步增强。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年城市(县城以上)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0.82亿元,增长43.1%。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890.65万立方米/日,增长2.0%;污水集中处理能力59.05万立方米/日,增长2.1%;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6.3%和37.7%。城市燃气普及率达61.2%,提高1.7个百分点;城市道路长度为6760.94公里,增长5.3%。公共交通运营车辆4709辆,增长17.1%。新建了一批绿地广场和游园绿地,城市公共绿地面积6110公顷,增长10.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75平方米,增长4.9%。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96个,总投资4503.2万元,增长6.8%。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成绩。到年末全区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77个,增加9个,面积达992.8平方公里,增长16.7%;建成城市噪声达标区53个,面积达410.5平方公里,增长10.5%。生态保护得到加强。全区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7个,其中,国家级11个,增加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7万公顷。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个数共9个,增加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