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桂林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7来源:桂林市统计局 点击:
桂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桂林调查队 (2009年3月13日)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采取有力措施,战胜了罕见的雨雪冰冻和洪涝灾害,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风暴,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883.02亿元,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5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99.45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312.06亿元,增长11.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4%、45.2%和35.4%。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4%、59.7%和30.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以户籍人口数计算)17435元,比上年增加260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9%。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9点,上涨5.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6.8点,上涨6.8%。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数31.31万人,年内安置城镇就业人数6.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8%,与上年末持平。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216元,比上年增加2974元,增长14.0%。 全年财政收入85.55亿元,增长18.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5.18亿元,增长24.4%。各项税收收入68.93亿元,增长13.3%。一般预算支出116.38亿元,增长40.7%。 全年一至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12.14点、110.43点、103.25点、99.55点,同比分别下降5.1点、16.5点、16.2点、21.9点。一至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19.64点、113.75点、104.18点、90.60点,同比分别下降7.1点、20.2点、27.0点、39.5点。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6.32亿元,增长7.0%。其中,农业产值144.21亿元,增长3.4%;林业产值17.42亿元,增长36.9%;牧业产值99.49亿元,增长8.2%;渔业产值7.14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06亿元,增长8.7%。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1.69万公顷,增长2.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08万公顷,增加0.59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5.54万公顷,增加0.27万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6.30万公顷,增长0.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83万公顷,增长0.6%,其中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2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按自治区统计局、农业厅反馈的农业普查口径)185.19万吨,增长2.4%;油料产量3.96万吨,增长12.5%;蔬菜产量308.40万吨,下降0.2%;水果产量217.74万吨,增长6.1%。 全年生猪出栏372.22万头,增长6.7%,家禽出栏9771.72万只,增长11.0%。肉类产量44.82万吨,增长8.1%,其中,猪肉产量27.92万吨,增长6.7%;禽蛋产量4.07万吨,增长10.8%;水产品产量8.24万吨,增长4.8%。 全年造林面积14043公顷,增长93.4%;退耕还林面积666公顷,下降24.2%。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0.02万千瓦,增长19.6%。全年农村用电量4.43亿千瓦小时,增长5.0%。农用化肥施用量(按实物量计算)61.97万吨,增长0.3%;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093吨,增长6.9%;农药使用量(按实物量计算)6999吨,增长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350.71亿元,增长1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0.90亿元,增长23.3%;产品销售率93.25%;工业品出****货值48.75亿元,增长12.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2.17点,比上年提高9.4点;主营业务收入555.97亿元,增长27.2%;利税总额52.75亿元,增长0.6%;实现利润总额(盈亏相抵)25.70亿元,下降8.1%,其中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14.69亿元,下降19.7%。 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13.46亿元,增长26.3%。全部建筑业增加值48.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6%,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178.78万平方米,增长3.8%,房屋竣工面积356.23万平方米,增长35.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5.96亿元,增长20.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91.59亿元,增长15.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9.20亿元,比上年增长47.1%。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26.60亿元,增长21.2%;更新改造投资64.31亿元,增长10.0%;其他投资15.81亿元,增长19.3%;房地产开发投资83.26亿元,增长5.3%。商品房销售面积265.55万平方米,下降8.0%。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公共设施投资33.69亿元,增长21.1%。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53亿元,增长34.0%;第二产业投资137.87亿元,增长24.6%,第三产业投资246.19亿元,增长10.8%。 工业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66.35亿元,增长25.5%,其中,更新改造投资63.09亿元,增长14.3%。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89亿元,增长23.7%。按区域分,市区消费品零售额156.22亿元,增长23.5%;县域消费品零售额121.67亿元,增长23.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7.62亿元,增长23.8%;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1.31亿元,下降2.6%;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经济零售额248.96亿元,增长25.2%,其中,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46.30亿元,增长23.8%。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9.94亿元,增长24.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5.84亿元,增长20.3%,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2.11亿元,增长13.0%。 从商品主要类别看,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1.84亿元,增长23.0%;汽车类零售额6.34亿元,增长7.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5.69亿元,增长23.6%;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92亿元,增长48.2%;化妆品类零售额0.70亿元,增长31.6%;通信器材类零售额1.20亿元,增长60.5%。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数)10.11亿美元,增长27.7%。其中,出口6.95亿美元,增长31.0%;进口3.16亿美元,增长20.8%。实现贸易顺差3.79亿美元。从出口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出口1.91亿美元,下降6.0%;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31亿美元,增长71.0%;集体企业出口0.06亿美元,增长17.9%;其他企业出口2.67亿美元,增长42.6%。 全年新签市外境内项目587个,到位资金256.77亿元,增长52.7%。全年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70亿美元,增长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