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武威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9来源:武威市统计局 点击:
2004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执行省委提出的“高举发展的旗帜,高举改革的旗帜”的战略方针和“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证抓党建”的工作思路,以解决六个现实问题为重点,坚持“五个统筹”,抢抓机遇,很抓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实施工业“二次创业”,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农村经济全面升温,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消费需求持续回升,财政收入增速加快,金融运行基本平稳,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8.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98亿元,增长4.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05亿元,增长19.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99亿元,增长11.7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595元,增长20.1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30.81:33.4:35.79调整为32.38:34.3:33.32。 就业再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85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500多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360人,全市劳务输转22.5万人次,增长26.26%,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136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2%。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49323万元,比上年增长8.65%,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6718万元,增长13.79%。财政支出136156万元,增长8.16%,其中基本建设性支出增长4.95%,教育性支出增长8.5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8.7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低温强霜冻、干旱等灾害和农资价格上涨,一定程度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骨干企业生产、效益不尽理想,影响工业整体效益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扬,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物价涨幅持续升高。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升温,对经济增长贡献创近年新高。2004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粮食直补、减免农牧业税、农产品价格上扬的共同作用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升温。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4.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4.69%,粮食产量达92.78万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的比例由2003年的62:15.7:22.3调整到2004年的59.5:16.3:24.2。优质专用小麦、精细优质蔬菜、棉花、种草、制种等高效作物面积明显扩大,分别较上年增长7.38%、28.75%、1.29倍、11.53%、23.52%,优质高效作物面积达250.45万亩,高产高效作物面积达71.63万亩。 林业生产发展平稳。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7.28万亩,较上年下降35.88%,当年退耕造林面积2.2万亩,较上年下降81.67%,当年种草面积12.86万亩,下降21.39%,当年治理沙漠化面积2.9万亩,完成通道绿化150公里。 畜牧业发展良好。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0.27亿元,在农林牧渔服务业中比重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占29.4%。 农业基础条件改善,现代化水平提高。机电井达14753眼,本年内新增配套井95眼。年末全区机械总动力209.0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97%;大中型、小型及手扶拖拉机79665台,增长3.72%;农用载重汽车1670辆,下降0.89%;化肥施用量(折纯)105729.92吨,增长5.08%;农村生产用电量46692.5万千瓦时,增长4.6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05万亩,新增保证灌溉面积5.1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6.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21亿元,增长17.53%。 企业效益逐步好转。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料显示,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0.1%,较上年提高3.9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5.05%,较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1.13%,较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1.46%,较上年提高3.5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619.7万元,较上年下降28.51%,盈利企业盈利额12421.7万元,较上年增长0.1%,实现利润9802万元,增长12.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全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达2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较上年增加3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03亿元,较上年增长32.32%。从投资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22.95亿元,增长49.11%,更新改造投资7.41亿元,增长35.46%,房地产开发3.43亿元,增长52.61%,其它投资2.37亿元,下降19.7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9.87亿元,增长13.17%。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有兰武二线、武威市纸业有限公司、牧村肉类联合加工生产线、民勤县红沙岗煤矿、旅游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全年共签约合同项目115项,拟引进资金36.82亿元,到位资金10.5亿元。 五、交通、邮电 2004年全市交通业完成公路客运量1012万人,比上年下降13.5%,客运周转量8.47万人公里,增长13.1%;公路货运量998万吨,下降15.5%,货运周转量7.96万吨公里,增长9.94%。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34022万元,比上年增长40.5%,市内电话用户148623户,新增50078户,农村电话用户154978户,新增53394户,电话普及率61.8%。移动电话用户177000户,本年新增81848户。邮路长度1813公里,主干电缆长度3441皮长公里。 六、国内贸易、外贸、旅游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活力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5亿元,较上年增长14.67%,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0.6亿元,较上年增长15.7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5.9亿元,增长13.98%。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0.59亿元,增长14.6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47亿元,增长14.83%,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0.44亿元,增长13.06%。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25.4万美元,其中出口额达599.4万美元,进口额达226万美元。 旅游设施改善,发展速度加快。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76.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6%,其中:前来旅游、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港澳同胞、华侨1.6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增加值1.91亿元,较上年增长17%。 市场物价有所上涨。据市城市经济调查队调查: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103.6%,较上年上涨3.6个百分点。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全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5.5亿元,较年初增长10.82%;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78.59亿元,较年初增长13.03%,企业存款18.33亿元,比年初下降1.6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1.15亿元,比年初下降0.68%;其中短期贷款55.69亿元,比年初下降1.52%,中长期贷款13.91亿元,较年初增长1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