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河源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6来源:河源市统计局 点击:
资源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年末耕地总资源116231公顷,当年新开荒等增加423公顷,当年建设占用、退耕还林等减少216公顷,当年净增加207公顷。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03474公顷,其中水田81423公顷,全市人均耕地面积0.56亩。 全市水资源总量15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5424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2233.2毫米,比上年增加188.8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765.2小时,比上年增加536.3小时。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91.5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01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8.4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生活用水2.45亿立方米,增长14.4%;工业用水3.74亿立方米,增长47.7%;农业用水9.38亿立方米,下降0.4%。 截至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63种,矿产地498处,经地质工作评价的矿产地296处,探明有储量的矿地194处。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24种,非金属矿产33种,地下水矿产2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铁矿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共有矿产地45处,共探明储量2.70亿吨,占全省铁矿探明储量的39%。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当全年造林面积39131公顷,迹地更新面积13039公顷,比上年分别增长33.8%和56.5%;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938.6千公顷,本年新增7千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2%(新标准),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前列。全市已批准的省级以上生态示范区19个,本年新增8个,全市生态示范区总面积达27.71万公顷;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9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1%。 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1个,环境噪声达标面积40.8平方公里;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6个,烟尘控制区面积50.7平方公里;重点工业企业烟尘排放达标率84.4%,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6%,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6.9%。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46个,比上年增加3个,总投资6.62亿元,增长23.1%。 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据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有365天,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33,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新丰江和东江河流域水质一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和Ⅱ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4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6.5分贝,符合国家标准。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值等指标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