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河源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6来源:河源市统计局 点击: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77.42亿元,比上年增长57.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5.2亿元,增长70.7%;更新改造投资16.5亿元,增长68.9%;房地产开发投资16.1亿元,增长67.9%。在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863个,增长174%,其中新开工项目616个,增长278%。 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三产业投资速度明显加快,第一产业投资5.1亿元,增长2.55倍;第二产业投资65.2亿元,增长37.1%,其中工业投资63.6亿元,增长45.7%;第三产业投资107.1亿元,增长68.4%。从投资主体看,非国有经济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国有经济投资43.5亿元,增长35.2%,非国有经济投资133.9亿元,增长70.9%。投资规模迅速扩张,全年投资总额超亿元的项目有9个,比上年增加2个。 建设资金得到有效保障。全年全市建设项目资金来源总额为182.4亿元,增长51.3%,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4.2亿元,增长47.9%;国内贷款9.7亿元,增长25.5%;利用外资25.3亿元,增长56.2%;自筹资金61.3亿元,增长40.9%;其他资金到位72.4亿元,增长238.5%。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全市共安排64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35.5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2.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4%。220KV河源变电站3#主变扩建工程、河源移动GSM10期扩容工程、西可通讯技术设备(河源)有限公司、龟峰公园、市南开实验学校等项目顺利建成并交付使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农夫山泉、仙塘东江大桥、市区西环路、220KV高埔岗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22.8亿元,建成投产项目415个。改造县乡公路125.4公里,完成通行政村公路水泥硬底化900公里,新增110个行政村通水泥路;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1.24万千瓦;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31万千伏安,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67.7公里;新增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4.38万门,新增移动通讯基站设备(载波数)880个\年,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6.9万户。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95亿元,比上年增长7.9%。年末公路总里程134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2公里,一级公路203公里,二、三级公路1860公里。全市已通水泥路行政村1001个,通畅率达80%。年末机动车辆保有量29.53万辆,其中私人汽车2.31万辆,增长6.9%,私人轿车0.87万辆,增长30%。全年旅客运输量2286万人次,增长10.5%;旅客运输周转量38.9亿人公里,增长12.7%;货物运输量1070万吨,增长8.5%;货物周转量9.3亿吨公里,增长10.1%。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32.6万吨,下降33.7%。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收入10.2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0.92亿元,增长16.0%;电信业务总收入9.31亿元,增长8.2%。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12.89万门 (包小灵通),比上年增加4.38万门,增长4.03%;固定电话用户62.31万户(包小灵通用户),新增3.44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12.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5.09万户,分别增加6.9万门和23.2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达47752户,比上年增加4759户。全市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每百人22.4部和34.2部,分别比上年增加0.9部和7.9部。 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共有旅行社22家。全年共接待游客500.38万人次,增长27.2%,其中国内游客496.38万人次,增长27.4%;接待国际游客4.0万人次,增长1.6%。年末全市实有星级宾馆39家。其中:四星级宾馆2家,其他星级宾馆37家;全市旅游住宿设施共有房间数8686间,床位16954张。实现旅游总收入22.31亿元,增长22.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877.91万美元,增长3.3%。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8.8%。其中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2.06亿元,增长25.8%;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34亿元,增长8.8%。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75.46亿元,增长18.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61亿元,增长19.5%;其它行业零售额0.32亿元,增长50.7%。 分类别看,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中,肉禽蛋类增长18.7倍;其它食品类增长2.1倍;服装类增长66.2%;化妆品类增长69.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9.6倍;书报杂志类增长49.9倍;汽车类增长11.5倍。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9.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8%,其中出口额5.58亿美元,增长88.4%,进口额4.39亿美元,增长89.4%。实现贸易顺差1.1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0.55亿美元。在全市进出口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额为8.66亿美元,增长87.1%,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7%;民营企业的进出口额为0.4亿美元,增长48.8%,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0.83亿美元,增长28.5%;加工贸易出口4.75亿美元,增长1.05倍。从经营主体看:“三资”企业出口是我市外贸出口的主体,2006年“三资”企业出口额4.85亿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7%。从出口市场看:出口香港2.43亿美元,增长1.75倍;出口美国1.82亿美元,增长45.1%;出口欧盟0.5亿美元,增长77.7%;出口台湾0.07亿美元,增长63.6%;出口俄罗斯0.01亿美元,增长65.1%。全年河源对香港、美国、欧盟、台湾的出口额4.8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6.4%。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至2006年底,全市工商登记在册的实有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687家,本年新增110家。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1个;合同外资金额5.07亿美元,增长19.3%;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38亿美元,增长31.2%。其中全年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8个,比上年加3个;合同外资金额4.36亿美元,增长71%;全球500强企业对河源投资1个项目,合同外资金额380万美元(首期);全年净增资在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3个,增加合同外资金额达3.32亿美元,增长82%,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量的65.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五个县的财政收入综合增长率在全省享受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的67个县(市、区)中的排位连续三年领先,分别排第1、3、4、5、13位(2004年为1、3、4、5、8位;2005年为1、2、3、6、15位;)。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4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增速创建市以来新高,居全省地级市第二位。在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契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增速分别为34.3%、48.2%、66.6%和29.8%。全年财政支出44.23亿元,比上年增支20.0%。财政支出保重点,全市财政在基础设施、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13亿元,增长31.7%;教育支出10.55亿元,增长24.3%;医疗卫生支出2.22亿元,增长52.0 %;农业支出1.48亿元,增长5.5%;城市维护费支出1.48亿元,增长35.2%。此外,财政在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重点项目建设等支出得到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