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广东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15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点击:
2001年,在中共广东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556.4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4.53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5303.98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4247.96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10.3:50.4:39.3转变为9.5:50.3:40.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市场价格总体水平略有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7%,其中服务项目上升3.3%,居住项目下降0.1%,食品项目下降1.8%。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3%。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0.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0.2%。 城镇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058.63万人,其中城镇在岗职工718.34万人,比上年下降3.9%,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67.04万人,增长15.9%。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4.3万人,比上年末下降57.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工作稳步推进,企业强强联合和省属国有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工作加快进行。市场体系得到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电力体制,市县镇三级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结构调整较慢,农民增收的任务还很艰巨;外贸出口增长放缓;教育和科技发展还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一些地方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还存在不少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到位,作风建设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 二、农业 农作物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89.8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3%;亩产371公斤,减少21公斤;总产量1721.55万吨,下降5.5%。全年油料总产量80.90万吨,比上年增长2.7%。蔬菜总产量2377.60万吨,增长7.4%。花卉产值增长20.0%,药材产值增长12.6%。水果总产量590.74万吨,下降8.2%,但优质水果发展较快。 林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荒山荒沙造林、迹地更新和低产林改造面积220.83千公顷,其中宜林荒山荒沙造林32.35千公顷,增长88.4%;全年营造防护林53.29千公顷,增长29.8%。义务植树9877.16万株,增长17.1%。森林覆盖率56.9%,实现林木年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33.25万吨,比上年增长2.7%。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609.67万吨,增长2.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67.07万吨,淡水产品产量242.60万吨,分别增长1.8%和4.2%。 全年农业机械动力1760.18万千瓦,比上年下降0.2%;化肥施用量(折纯)195.09万吨,增长10.1%;有效灌溉面积1447.05千公顷,下降2.6%;农村用电量463.43亿千瓦时,增长1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471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3553.81亿元,增长12.8%。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655.12亿元,增长10.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98.69亿元,增长15.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0%,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2.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0.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4.2%。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和汽车、造纸、制药三大有潜力产业的比重上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所占比重下降。调整和压减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全年关闭各类小煤矿和矿办小井906处,关停小钢铁厂8家,小水泥厂15家,小糖厂5家。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31.0,比上年提高4.5点。其中资产负债率下降0.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3.7%,产品销售率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583.53亿元,增长10.9%;税金总额492.54亿元,增长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9%,税金增长9.6%。 建筑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四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0.79亿元,比上年增长4.0%。施工单位工程个数5.59万个,增长39.9%,其中投标承包1.58万个,增长4.4%,实现利税55.41亿元,增长13.1%。 矿产地质勘查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安排地质勘查项目26项,提交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6处,完成1:25万区域调查28500平方公里,1:5万区域调查500平方公里,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3715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5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39.72亿元,增长6.1%;更新改造投资481.13亿元,增长11.2%;房地产开发投资942.95亿元,增长13.5%。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8175个,增长1.1%,其中新开工项目4169个,增长11.0%。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非国有投资增长加快,比重上升。全年非国有单位投资2326.44亿元,增长23.4%,比重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在基建、更改和房地产投资中,广州深圳占57.0%,体现中心城市的支柱作用。粤西地区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3.1%,增幅比上年提高23.3个百分点。 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51.84亿元,比上年下降4.8%;原材料工业投资41.90亿元,下降9.5%;能源工业投资219.51亿元,增长29.3%;交通运输业投资271.24亿元,下降5.0%;邮电通讯业投资265.05亿元,增长10.9%。 重点建设项目按期完成计划。全年50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334.05亿元,为年计划104.4%。同三公路汕汾段、广州北二环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小金至平南段、普宁至惠来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农网改造项目于12月投产,第九届全运会各个新建场馆均按时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