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厦门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08来源:厦门市统计局 点击:
2008-03-16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全年各项经济预期目标。“四个加强”、“四个破解”取得成效,得到中央肯定并被誉为“厦门蓝本”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工程惠民效益显现,园博园、五缘湾、环东海域等片区相继开发,第十一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成功召开,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成为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盛大开园,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民生与环境优化的完美结合。 1、综合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37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连续五年的增幅均保持在16%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7亿元,下降18.0%;第二产业增加值735.32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622.46亿元,增长15.2%。三次产业结构为1.3∶53.5∶45.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6595元(折合美元7398美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市万元生产总值(GDP)耗电864.41千瓦时,比上年减少19.39千瓦时,万元生产总值(GDP)耗水18.0吨,比上年减少1.5吨。 财政收支 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348.44亿元,比上年净增81.09亿元,为全市生产总值(GDP)的25.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86.58亿元,比上年净增50.36亿元,为全市生产总值(GDP)的13.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总量均比2004年翻了一番,分别比上年增长30.3%和37.0%。 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67.09亿元,增长37.1%。其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契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合计增收38.06亿元,分别增长41.9%、33.4%、68.9%、19.8%和1.93倍;第三产业税收94亿元,增长41%,占地方税收收入比重首超六成。 全年财政支出198.66亿元,增长32.4%。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91亿元,增长47.5%;教育支出27.04亿元,增长31.8%;科学技术支出6.50亿元,增长34.2%;交通运输支出7.37亿元,增长24.5%;医疗卫生支出9.22亿元,增长2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9亿元,增长17.7%。 【价格】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57(详见表1),涨幅比上年增加3.72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6.22,服务价格指数为99.5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3.8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8.21,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97.70,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99.23。
【区域经济】 各区实现生产总值分别为:思明区42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湖里区381.01亿元,增长6.1%;海沧区205.11亿元,增长22.3%;集美区186.63亿元,增长21.3%;同安区105.07亿元,增长20.1%;翔安区75.09亿元,增长51.7%。岛外四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41.6%。 全年区级财政收入55.82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翔安区增长74.2%,同安区增长67.7%,海沧区增长46.2%,湖里区增长41.9%,集美区增长40.8%,思明区增长28.5%。 2、农村经济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11亿元,比上年下降18.3%,其中:种植业产值11.73亿元,下降10.2%;畜牧业产值12.48亿元,下降4.0%;渔业产值4.74亿元,下降46.6%;林业产值0.15亿元,增长4.9%。 全年粮豆播种面积18.07万亩,比上年减少2.85万亩,总产量6.47万吨,下降13.5%;蔬菜播种面积24.36万亩,减少2.73万亩,总产量43.91万吨,下降13.7%;水果产量2.33万吨,下降21.0%;肉蛋奶总产量为8.57万吨,下降0.6%;生猪存栏数为50.54万头,增长1.5%;生猪累计出栏103.65万头,下降0.5%;家禽存栏数为247.86万只,下降6.3%;家禽累计出栏数为611.29万只,下降2.6%;水产品产量4.69万吨,下降61.2%。 全年34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14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上缴税金2.32亿元;共带动基地种植面积18.67万亩、牲畜饲养量47.68万头;带动农户28.81万户,其中订单带动15.70万户,农民从产业化组织得到收入15.22亿元。至年底,全市34家农业龙头企业拥有名牌产品35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银鹭、如意等4家企业荣获省“品牌农业金奖企业”称号。 与工业区开发相配套,实施“金包银”工程20个,25个村实施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广泛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完成生态风景林建设1.2万亩;农村自来水入户率91.6%,有线电视入户率88.0%,开通了覆盖22万户农户的农村信息服务网。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625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44万人次。至年底,全市失地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累计3.86万人,其中当年新增0.82万人。 3、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83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实现工业增加值643.23亿元,增长1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3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实现工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16.9%。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0%,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4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1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合计完成工业产值187.56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26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47.44亿元,占全部新增企业产值的78.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 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23家,比上年增加42家,合计完成产值230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4.3%。其中产值超2亿元的企业177家,比上年增加30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42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有6家,共完成产值7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6.7%。 三大支柱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05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其中:电子行业完成工业产值921.65亿元,机械行业完成工业产值714.59亿元,化工行业完成工业产值415.98亿元,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9%、37.3%、16.4%。 同安工业集中区、火炬翔安园、机械园和汽车园四大园区共进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6家,全年完成工业产值2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其中,同安工业集中区已有9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驻投产,完成产值32.34亿元,火炬翔安园已有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驻投产,完成产值106.01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705.33亿元,增长16.2%。其中,实现出****货值1209.76亿元,增长21.3%;出****货值率为44.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出****货值超20亿元的企业有9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