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福建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1-08来源:福建省统计局 点击:
福建省统计局 2003年2月28日 200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第七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着力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推进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运行明显回升。全省经济扭转了自1998年以来增速逐年趋缓的状况,呈现平稳快速上升的趋势。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681.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3.00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159.94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1859.03亿元,增长9.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510元,比上年增长9.7%。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基本持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3%、44.8%和39.9%调整为14.2%、46.1%和39.7%。 价格水平小幅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5%。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7%。分项目看,除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3.0%、烟酒及用品上涨0.3%外,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居住等价格均有所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和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均比上年下降2.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下降0.3%。 劳动就业状况基本稳定。年末全省从业人员1706.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09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32.35万人,增加9.71万人。年末全省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79.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32万人。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0.27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61.3%。1998年以来进入再就业中心的16.2万名下岗职工已经全部出中心,再就业中心全部关闭。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后劲仍显不足;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部分群众的生活还较困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仍在延续;市场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和规范。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63.6:36.4调整为61.3:38.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3.0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54万公顷,下降5.5%,其中优质稻面积所占比重提高到80%;油料种植面积下降1.4%;蔬菜、烟叶、甘蔗、药材种植面积分别增长6.0%、10.8%、19.3%和9.6%。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除粮食、油料比上年减产外,蔬菜、果用瓜、烟叶、甘蔗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粮食产量763.23万吨,比上年减少54.05万吨,减产6.6%。其中,春粮44.55万吨,减产5.8%;夏粮181.92万吨,减产13.4%;秋粮536.76万吨,减产4.2%。 造林面积减少。全年完成造林更新总面积6.7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2.6%。其中,荒山造林1.75万公顷,下降16.7%;迹地更新面积5.03万公顷,下降11.1%。在造林更新总面积中,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和竹林面积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2.0、6.7和1.8个百分点。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0.5%。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1.84万吨,比上年增长2.8%;竹笋干13.34万吨,增长6.1%;油茶籽6.35万吨,下降0.6%;松脂6.19万吨,下降7.3%;村及村以下木材采伐产量356.22万立方米,增长4.8%。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17.04万吨,增长5.7%。其中,肉类总产量162.09万吨,增长5.3%;禽蛋40.79万吨,增长1.7%;牛奶13.84万吨,增长24.7%。 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58.72万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淡水产品产量63.93万吨,增长5.4%;海洋捕捞211.83万吨,增长1.3%;海水养殖282.96万吨,增长3.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15.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全年农村用电量106.50亿千瓦小时,增长22.7%;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3.88万公顷,下降0.4%;节水灌溉面积33.82万公顷,增长2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8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4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50.59亿元,增长8.6%;集体企业51.06亿元,增长15.8%;股份制企业168.91亿元,增长20.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635.28亿元,增长22.5%。轻工业增加值509.25亿元,增长18.2%;重工业增加值537.88亿元,增长23.0%。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37.21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0.35亿元,增长42.5%。光通信设备、移动电话机、微型电子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件产量分别比去年增长149.7%、215.6%、95.8%、64.2%和100.5%;汽车增长48.6%;化学纤维产量增长40.3%。 工业经济效益再上新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1.08,比上年提高14.8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5%,提高0.5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3.56%,降低0.7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0.64%,提高1.6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0.07亿元,比上年增长65.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4.53亿元,增长36.0%。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5.86亿元,比上年下降35.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9.07亿元,比上年下降25.3%。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77.39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省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施工工程个数23625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6556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27.8%;房屋施工面积5125.4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房屋竣工面积1985.40万平方米,增长8.0%;实现利润9.30亿元,增长5.7%;税金总额0.49亿元,增长1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0.76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975.09亿元,增长9.4%;城镇集、个体经济投资(不含房地产)35.67亿元,下降8.1%;农村投资220亿元,增长7.6%。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08.53亿元,增长12.2%;更新改造投资194.49亿元,增长2.9%;房地产开发投资248.99亿元,增长10.4%;其他投资123.08亿元,增长9.3%。全年在建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907.95亿元,比上年扩大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