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太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9-12-31来源:太原市统计局 点击:
2007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总体呈现“增长加快,快中趋稳,快中趋优”的运行态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继续得到有效改善,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工作力度加大,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成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年份之一。 一、综 合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初步统计,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5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4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639.39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595.9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中各行业实现较快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4%,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0%,金融业增长11.1%,其他服务业增长15.6%。人均生产总值36377元,增长15.9%,按2007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782美元。 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三次产业比例为1.6 :50.9 :47.5。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8%,提高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7%,提高6.0个百分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扩大751.8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递增速度均达到两位数。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呈现结构性上涨,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6%,非食品价格上涨0.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6.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9%。 就业状况继续改善。年末从业人员167.94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17.67万人,农村从业人员50.2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4.1万人。5.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27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二、农 业 200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88.52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87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6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9万公顷,增长1.0%。其中:夏粮播种面积0.52万公顷,下降19.1%;秋粮播种面积8.09万公顷,增长2.7%。蔬菜种植面积2.56万公顷,药材种植面积0.15万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30.63万吨,比上年增产7.3%。 全年造林合格面积1.48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349.99万株,零星植树321.05万株。新增育苗面积0.09万公顷。水果产量5.64万吨,比上年增长58.9%。 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0.33万公顷,水产品产量3610吨,增长15.7%。 2007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6.17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5360吨。农村用电量4937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9%。新建户用沼气池1.5万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加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下同)工业增加值49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增速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增加值59.81亿元,增长11.9%;省属企业增加值300.97亿元,增长37.8%;市属企业增加值14.69亿元,下降3.1%;县属及以下企业(含无主管企业)增加值122.37亿元,增长23.1%。 在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增长的有28个,占80%。增幅较高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4.9%,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0.2%,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41.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0.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9.0%,烟草制品业增长27.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5.3%,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23.6%。 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8%。 在全市统计的103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60种,占58.3%。 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均实现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56.2%。其中:冶金、机械、煤炭、炼焦、化工、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796.30亿元、272.39亿元、166.36亿元、148.01亿元、107.88亿元、36.64亿元,分别增长105.9%、23.3%、22.2%、36.5%、40.4%、17.5%;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不锈钢深加工、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6.85亿元、30.23亿元、25.01亿元、6.38亿元、6.3亿元,分别增长79.5%、20.1%、13.4%、50.8%、27.5%。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6.9,比上年提高33点。实现利税185.58亿元,增长50.3%。实现利润93.62亿元,增长70.9%。亏损企业亏损额5.25亿元,下降18.3%,减亏1.18亿元。 建筑业平稳运行。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77.63亿元,增长8.5%;利税总额21.2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73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招标投标承包工程施工面积190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0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为15.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0.64亿元,增长15.3%;农村投资26.10亿元,增长10.9%。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中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1.67亿元,增长3.5%;省属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42.18亿元,下降23.8%;市属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56.79亿元,增长47.9%。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9亿元,下降43.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5.28亿元,增长2.3%,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13.21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4.47亿元,增长39.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商品住宅投资58.78亿元,增长10.9%,其中:经济适用住房投资4.72亿元,增长39.2%。分户型看,90平方米以下住房完成投资13.36亿元,占住宅投资的比重为22.7%。 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11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64.51亿元,其中:现房销售额23.56亿元,占36.5%;期房销售额40.95亿元,占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