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太原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9-12-31来源:太原市统计局 点击: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率先发展第一要务,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着力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地区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顺利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为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建设和谐太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95.49亿元,比2004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9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430.67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444.83亿元,增长13.4%。人均生产总值26175元,增长14.2%。呈现出第一产业平稳发展、第二产业领先发展、第三产业较快发展的经济运行格局。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十五”时期的五年间,全市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递增。 物价指数温和上涨,消费价格总体平稳。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1%,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4年上涨1.1%,与2004年3.9%的上涨幅度相比,涨幅减缓2.8个百分点。从分类价格指数看,呈现“五涨、一平、两降”的趋势。上涨的五类是:食品类上涨3.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2.4%。持平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的两类是:衣着类下降3.8%,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7%。 就业状况进一步好转。年末从业人员160.97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10.6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50.2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4.2万人。5.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753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41亿元,比2004年增长1.3%。其中:农业产值19.93亿元,与2004年持平;林业产值1.21亿元,下降25.3%;牧业产值11.42亿元,增长4.9%;渔业产值0.27亿元,增长7.6%。 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鼓舞下,继续实施“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35万公顷,比2004年增加0.33万公顷,增长4.1%。其中:夏粮播种面积0.62万公顷,增长33.7%,秋粮播种面积7.73万公顷,增长2.3%;蔬菜种植面积2.52万公顷,增长2.1%;药材种植面积0.16万公顷,增长24.6%。 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0.35万公顷,水产品产量2932吨,增长7.7%。 全年造林面积0.40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0.26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771.50万株,零星植树354.20万株。新增育苗面积0.07万公顷。 截止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0.52万千瓦,农业有效灌溉面积5.43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4496吨,比2004年增长2.7%。农村用电量4.55亿千瓦小时,增长0.6%。 乡镇企业继续发展。乡镇企业总产值620.93亿元,增长30.0%;增加值148.14亿元,增长29.9%;营业收入549.64亿元,增长30.6%;上交税金30.14亿元,增长58.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下同)工业增加值292.11亿元,比2004年增长20.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10.39亿元,增长16.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2.0%。从企业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54.22亿元,增长40.0%;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138.73亿元,增长9.7%;市属企业完成增加值17.74亿元,增长19.8%;县属及以下企业(含无主管企业)完成增加值81.42亿元,增长28.2%。 产品适销比重较高。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92.67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4%;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3%。 在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增长的有27个,占77.1%。增幅较高的行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66.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7.4%,饮料制造业增长24.0%,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增长36.0%,塑料制品业增长233.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1.0%,金属制品业增长50.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1.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0.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4.1%,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增长53.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78.0%。 在全市统计的9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2004年增长的有48种,占50.5%。能源原材料类产品中:原煤4070.0万吨,增长2.0%;焦炭1196.8万吨,增长5.8%;粗钢352.7万吨,增长9.0%;钢材434.6万吨,增长8.4%;十种有色金属9.6万吨,增长13.8%;盐酸5.8万吨,增长83.9%;烧碱13.9万吨,增长8.8%;合成氨14.5万吨,增长30.7%。食品加工类产品中:食用植物油2.3万吨,增长22.3%;乳制品13万吨,增长18.4%;饮料酒1.7万吨,增长3.6%;软饮料11.3万吨,增长21.9%。服装鞋帽类产品中:服装100.8万件,增长44.2%;皮鞋1.2万双,增长4.5倍。机械制造类产品中:起重机械3.2万吨,增长10.4%;采矿设备5.4万吨,增长66.3%;金属轧制设备2.8万吨,增长36.8%。 经济效益持续好转。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0.39,提高8.83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6.07亿元,增长13.3%;利税总额96.60亿元,增长14.3%。 建筑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480.32亿元,增长17.9%;利税总额20.60亿元,增长2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77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招标投标承包工程施工面积1549万平方米,增长14.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72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为2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8.51亿元,比2004年增长26.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21亿元,增长28.5%,其中:中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3.09亿元,增长32.1%;省属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75.06亿元,增长97.6%;市属项目投资202.06亿元,下降1.6%。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6亿元,增长7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9.55亿元,增长49.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58.80亿元,增长50.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9.40亿元,增长1.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9.44亿元,增长5.4%。 在第二产业投资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119.66亿元,增长166.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完成6.96亿元,增长22.2%;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8.18亿元,增长39.3%;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11.86亿元,增长33.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信设备制造业完成16.92亿元,增长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