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太原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9-12-31来源:太原市统计局 点击:
2004年,是我市取得率先发展阶段性成果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率先发展第一要务,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努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顺利实现了率先发展第一阶段目标,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奠定了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据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43.09亿元,比2003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3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353.95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269.81亿元,增长12.4%。人均生产总值18881元,增长15.2%。呈现为第一产业平稳、第二产业领先、第三产业较快增长的经济运行格局。 经济增长率逐年提高,经济总量三年跨越三个百亿元台阶。自2001年GDP实现两位数增长后,增长速度逐年提高,2002年达到13.5%,2003年达到15.5%。进入2004年以来,在投资、消费和出口快速增长的驱动下,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增幅达到15.7%,创造了1984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近三年GDP连续跨越三个百亿元:2002年跨越400亿元、达到433.64亿元;2003年跨越500亿元、达到515.59亿元;2004年跨越600亿元、达到643.09亿元,三年间累计增加258.69亿元。从2002年开始,我市经济运行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目前已经攀升至较高的运行区间内,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平台。 市场物价总水平上升。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9%,价格总水平比2003年上涨3.9%。从分类价格指数看,呈现“六涨两降”的趋势。上涨的六类是:食品类上涨8.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9%;居住类上涨5.2%。下降的两类是:衣着类下降1.0%;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3%。 从业人员数量增加。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64.54万人,增长1.6%。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14.12万人,农村从业人员50.4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4.2万人;4.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875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87亿元,比2003年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19.17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1.48亿元,下降48.8%;牧业产值10.95亿元,增长1.5%;渔业产值0.25亿元,增长13.7%。 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实施“一免两补”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增加。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02万公顷,比2003年增加0.91万公顷,增长12.8%,特别是玉米播种面积由2003年的2.40万公顷增加到4.16万公顷,增长73.1%。蔬菜种植面积2.46万公顷,药材种植面积0.13万公顷。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0.33万公顷,水产品产量2722吨,增长9.3%。 全年造林面积1.53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0.67万公顷。零星植树1034.31万株。新增育苗面积0.09万公顷。 截止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8.2万千瓦,农业有效灌溉面积5.42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3860吨,均与2003年基本持平。农村用电量4.52亿千瓦小时,增长1.4%。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乡镇企业总产值477.49亿元,增长35.2%;增加值114.06亿元,增长36.6%;营业收入420.85亿元,增长40.4%;上交税金18.90亿元,增长105.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230.11亿元,比2003年增长24.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69.51亿元,增长19.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3.7%。从企业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42.16亿元,增长33.1%;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114.58亿元,增长15.8%;市属企业完成增加值14.48亿元,增长7.2%;县属及以下企业(含无主管企业)完成增加值58.89亿元,增长41.2%。产品销售状况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3%,比2003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9%;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4%。 在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增长的有28个,占80%。增幅较高的行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51.8%,饮料制造业增长113.4%,木材加工业增长80.5%,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增长53.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7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43.2%,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增长138.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1.7%。 多数工业产品产量增加。在130种工业产品中,产量比2003年增长的有75种,占57.7%。其中:原煤3824.78万吨,增长11.8%;洗煤1959.52万吨,增长45.0%;发电量151.58亿千瓦小时,增长7.5%;机焦1097.20万吨,增长24.0%;煤气50.50亿立方米,增长1.7%;化肥(折纯)9.08万吨,增长218.4%;水泥276.06万吨,增长18.0%;平板玻璃412.35万重量箱,增长42.4%;金属切削机床1562台,增长14.4%;锻压设备3502.5吨,增长63.8%;起重设备2.86万吨,增长49.9%;矿山设备2.66万吨,增长41.1%;交流电动机63.27万千瓦,增长31.6%;小麦粉4.88万吨,增长8.4%;食用植物油1.99万吨,增长14.9%。 经济效益持续攀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1.63,提高26.88,创出了历史最高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3.19亿元,增长128.2%;利税总额83.45亿元,增长70.0%。 产品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新产品产值达116.56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15.3%上升为16.5%。 建筑业生产继续快速发展。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454.43亿元,增长39.3%;利税总额16.86亿元,增长39.1%。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3万平方米,增长9.2%,其中实行招标投标承包工程施工面积1353万平方米,增长9.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4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为2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12亿元,比2003年增长63.9%,增幅提高25.4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9.06亿元,增长59.6%;更新改造投资100.48亿元,增长50.3%;房地产开发投资62.84亿元,增长47.5%;其他投资52.74亿元,增长158.5%。当年新增固定资产170.4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