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太原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9-12-31来源:太原市统计局 点击: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市十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十五”计划纲要,全面实施“四大战略”,重点抓好“六大工程”,努力实现“三个提高”,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治理环境污染,严格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各种困难,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以率先发展的姿态,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速度加快。据初步测算,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增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年低速增长的局面。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4亿元,下降2.9%;第二产业增加值189.60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81.80亿元,增长11.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381元,比上年增长7.8%。全市各县(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是:迎泽区12.2%,杏花岭区11.9%,万柏林区11.9%,小店区10.6%,古交市9.5%,尖草坪区9.2%,晋源区9.1%,清徐县9.1%,阳曲县7.5%,娄烦县1.3%。 经济结构调整顺利入轨。市委、市政府按照“1311”调产规划,选择了科技含量高、有市场潜力和带动力的42个潜力产品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全年共到位资金18.7亿元,其中银行贷款7.3亿元,企业自筹10.76亿元,其他资金0.623亿元。在到位资金中,有4946万元为财政贴息资金。全年有32个潜力产品项目投产,13个项目投产达效,年增加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5亿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加入WTO后,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尚未形成;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社会就业压力增加。 二、农业 2001年,农业生产遭受了持续第三年的严重旱灾,粮食、油料大幅减产。但在市政府“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年”活动的总体安排部署下,抗旱救灾,调整结构,农业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大灾之年,在粮食、油料减产的情况下,实现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3.34亿元,比上年下降2.1%。 除水果、蔬菜外,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因灾减产。 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畜禽产品与牲畜存栏增长,乳品业发展速度加快。 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6.56千公顷;零星植树666.53万株;新增育苗面积1008.1公顷,增长43.0%。 全市渔业养殖面积3122公顷,水产品产量2040吨,比上年增长4.6%。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全市农业有效灌溉面积53.63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2.13亿瓦特,比上年下降0.2%;农用载重汽车7645辆,增长1.1%;农用拖拉机8300台,下降11.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3146吨,下降1.7%。农村用电量4.17亿千瓦小时,增长7.2%。 乡镇企业在经过环境污染治理和“五小”企业的关停整顿以后,企业素质得到提高,发展速度加快。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90.92亿元,增长12.2%;营业收入达到154.76亿元,增长15.1%;上交税金3.43亿元,增长26.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0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重工业增加值84.02亿元,增长11.4%;轻工业增加值16.13亿元,增长5.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84.33亿元,增长10.6%;集体企业完成5.43亿元,增长8.5%;股份合作企业完成1.47亿元,增长14.4%;股份制企业完成58.69亿元,增长11.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7.41亿元,增长5.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1.36亿元,增长11.6%。 市及市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7.87亿元,增长9.2%。 多种类型经济工业全面发展,推动了全市工业生产的稳步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总体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6.64,比上年提高3.09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20亿元,增长3.4%;完成利税总额27.64亿元,增长15.4%。 产品创新能力提高,新产品产值达12.93亿元,比上年增长42.6%。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产值达325.15亿元,同比增加28.53亿元;产销率为98.1%,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72.57亿元,产销率为98.7%;非国有企业实现销售产值52.58亿元,产销率为95.1%。 2001年能源市场呈现好转势头,能源工业建设速度加快。全年国有能源工业用于基建更改的投资达1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煤炭工业5.34亿元,增长44.7%;电力工业12.22亿元,增长69.2%。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折标煤1922.65万吨,比上年增长6.7%;增幅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二次能源生产折标煤2699.00万吨,比上年下降6.7%。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国有建筑企业施工工程7574个,实行招标投标工程4751个,招标投标承包面积67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153.5亿元,增长22.3%,增幅提高16.6个百分点;竣工产值101亿元,增长1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5.6万平方米,增长26.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2.9万平方米,增长25.7%;房屋面积竣工率28%。全员劳动生产率由上年的89580元/人提高到98538元/人,增长10%。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我市继续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投资额继续扩大。据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71亿元,增长17.1%,增幅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9.57亿元,增长13.7%;更新改造投资38.64亿元,增长17.7%;房地产开发投资21.14亿元,增长31.6%;其他固定资产投资13.36亿元,增长8.8%。 2001年,市属固定资产投资60.86亿元,增长19.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1.21亿元,增长28.6%;更新改造投资6.99亿元,下降20.9%;房地产开发投资21.14亿元,增长31.6%;其他固定资产投资11.52亿元,增长20.1%。 全年中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4亿元,增长9.3%;省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1亿元,增长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