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山西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9-12-31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点击:
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初步统计,2003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9384个,床位10.36万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50个,妇幼保健机构133个;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到总村数79.34%。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非典”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省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4.38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1.33万人;防疫、防治与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1.1万人;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6万人。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2003年,全省运动员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7枚、16枚和15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破全国纪录1人1次1项,破省纪录18人23次22项,其中青少年破省纪录8人12次12项。全年全省销售中国体育彩票15746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 2003年全省有16个城市(镇)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有11个城市(镇)的颗粒物、二氧化硫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占监测城市(镇)的68.8%,16个城市(镇)的二氧化氮均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省会太原市空气污染指数Ⅱ级以上的天数达到了181天。全省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83个,烟尘控制区总面积575.5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109个,噪声达标区面积349.4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省共建成生态功能保护区2个,实现了零的突破,生态功能保护区面积为21.1万公顷;共建成自然保护区39个,其中国家级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增加到136.3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增加到8.74%;共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23个。 黄河、海河流域山西段的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两流域共监测105个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4.8%,超过Ⅲ类达到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21.9%,有73.3%的断面超过Ⅴ类水质标准。 十三、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全省出生人口40.5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26‰,比上年降低0.60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9.94万人,死亡率为6.04‰,比上年降低0.10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20.5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22‰,比上年降低0.50个千分点。 表7 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 年末数 (万人) 比重(%) 全省总人口 其中:城镇 乡村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3314.29 1286.28 2028.01 1704.92 1609.37 760.96 2318.01 235.32 100.00 38.81 61.19 51.44 48.56 22.96 69.94 7.10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加。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给城乡居民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05.03元,比上年增长12.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730 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105.38元,增长8.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99.4元,比上年增长7.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30.18元,增长5.6%。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994.7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558.58万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94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年末全省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849个,社区服务中心178个,各类福利院床位数11424张,福利院收养人数6993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04万人。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9675.6万元,接受社会捐赠7443.4万元,受益人次数达318.4万人次。销售福利彩票27644.6万元,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人数达84.2万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48057.6万元,城镇最低保障对象全年人均每月补差额为54.4元。全省有272.3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193.34万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有86.2万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全省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全年全省累计为14.18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足额发放了基本生活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243万人。 注:1、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