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普查经济普查
湖北省2016年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时间:2017-02-20来源:湖北省统计局 点击:
(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是服务业主体地位在形成。2016年湖北服务业增长继续快于第二产业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10.8:44.5:44.7。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44.7%,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继2004年以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47.9%提升至50.7%,比第二产业贡献率高了6.8个百分点。房地产、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的快速增长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二是工业结构在改善。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7%和11.1%,其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8.3%和30.3%,较上年提高0.4个和1.2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0.8%和41%。同时六大高能耗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至26.9%。
2.需求结构持续改善。一是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新兴产品消费热度不减。2016年,全省汽车类、通讯器材类、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7%、46.5%和205.6%。服务消费逐渐升温。全省限上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6.7%、9.0%和12.2%。电影票房收入再创新高。全年实现票房总收入22.44亿元,位居全国第7、中部第1。接待旅游总人数5.7亿人次,增长12%,实现旅游总收入4870亿元,增长13%。二是投资结构不断改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389.4亿元,增长14.2%,快于第二产业投资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55.5%,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161.44亿元,增长18.4%,比上年加快4.2个百分点,快于全部投资增速5.3个百分点。三是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2016年湖北自贸区获批设立,开启了我省改革开放新航程。全年我省实际利用外资101.28亿美元,增长13.2%,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来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3家,累计达254家。实现进出口总额达2600.1亿元,下降8.3%,其中出口达1720.1亿元,下降5.3%,进口达880亿元,下降13.6%。
(五)发展质效稳中向好
2016年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湖北经济增长的含金量进一步提升。一是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974亿元,增长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02亿元,增长7.3%,其中税收收入2123亿元,增长7.7%。二是工业利润稳步回升。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81.96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快于全国1.1个百分点,比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三是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全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386元和12725元,增长8.6%和7.4%,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省147万人脱贫、1601个村出列,26.7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四是能源消耗不断下降。在产出增加的情况,全省的能源消耗进一步降低。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25%。
总体看,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对我省来讲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灾害重,压力大,任务多,要求高。在众多“大难”面前,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化压力为动力,视大灾如大考,苦干实干,砥砺前行,克难攻坚,精准发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二、对2017年湖北经济的调控建议
对于湖北经济发展,做到和保持两点很重要:一是要坚定不移的稳增长。做到换档不失势,要防止经济过快下行。二是要坚定不移的提高含金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去掉黑色灰色,增加绿色金色。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立足湖北实际,做好结合文章。经济发展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中央的大政方针要毫不动摇的坚决执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要结合湖北发展阶段和发展实际抓好有效推进。同时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要积极主动的抓好落实,各地要发挥自身能动,在动作快、落实实上加力度。确保好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地开花、取得实效。
(二)遵循经济规律,发挥两个作用。下好湖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责任在政府,关键是市场,主体是企业。既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把握正确方向的核心作用以及抓重点、抓关键环节的牵引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
(三)存量增量并重,确保动能接续。破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题非一日之功。在一段时间内,湖北新旧动能并存局面将会长期存在。既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又要以创新为突破口,扩大创新供给,释放创新动能,打造创新高地。
(四)供需两端发力,实现内在统一。供给侧和需求侧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或者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而且二者要尽可能的对称和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需求管理政策重在解决短期问题,而供给侧改革强调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在供给方面,以结构性减税、降成本等手段,推动“双创”、先进制造业、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扩大有效供给;在需求方面,以扩大有效投资、加快补齐短板、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等新举措支撑提质升级,推动湖北经济产业迈向中高端。
(五)突出二产三产,促进产业升级。从我省经济运行情况看,工业稳则总体稳,三产快则速度快,必须一方面抓好工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加快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服务业投入少,见效快,必须大力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
(六)补齐两方面短板,实现共享发展。要更加突出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加快补齐三农、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底盘等方面短板,加快全面建成小康步伐,使全省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特别是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积极进展。 |